稗草致病菌——尖角突脐孢菌的生物学特性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陈勇

作者: 陈勇;倪汉文;万方浩;李晓晶;张宏军;李健强;黄美莲

作者机构:

关键词: 尖角突脐孢菌;稗草;生物学特性

期刊名称: 中国生物防治

ISSN: 1005-9261

年卷期: 2004 年 20 卷 04 期

页码: 264-268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从稗草病株上分离到一尖角突脐孢菌。对该菌生物学特性的研究表明,其菌丝生长的适宜温度为25~32℃,最适温度为30℃,最适pH为4~6,对光照无要求;碳、氮、磷和硫等元素是该菌菌丝体生长的必需元素,钾和镁对菌丝体的生长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加入少量的铁和锌对菌丝生长有利,铜元素抑制该菌的生长;缺碳和氮素明显影响菌落的生长。该菌生长最合适的速效碳源是葡萄糖,缓效碳源是玉米粉,最适无机氮源是硝酸铵,最适有机氮源是酵母粉;分生孢子萌发的适合温度范围为20~30℃;分生孢子快速萌发的酸碱条件为初始pH4~7,最佳初始pH值为5;光照不利于分生孢子快速萌发。

分类号: S476

  • 相关文献

[1]尖角突脐孢菌粗毒素对稗草生理活性的影响. 陈勇,崔海兰,张宏军,谭卫军,余特. 2008

[2]优良栽培稗草研究初报. 张淑珍,夏正连,吴胜军. 1992

[3]江苏省稻田常见稗草的生物学特性. 张自常,李永丰,张彬,王笑. 2013

[4]稗草生防菌BC-1的分离及生物学特性研究. 李健,李美,高兴祥,房锋,董连红. 2016

[5]稗草主要生物学特性及其防除. 江荣昌. 1991

[6]大批量生产尖角突脐孢菌分生孢子技术. 倪汉文,李晓晶,崔海兰. 2009

[7]莎稗磷乳油对移栽稻田稗草的防除效果. 左永梅,李海山,刘雅辉,丁冯洁. 2017

[8]木霉菌REMI变异株与不同宿主的专化性互作研究. 黄玉茜,梁春浩,韩梅,孙军德,陈捷. 2007

[9]寄主植物对田间稻水象甲一代成虫取食斑数量与长度关系的影响. 蔡雪涛,郑永敏,商晗武,杨琼,唐启义,郑雪浩,程家安,祝增荣. 2007

[10]稗草危害对早稻产量的影响. 周正春,江建锋,张小岳,余柳青. 2013

[11]我国稻田稗草抗药性研究进展. 王忠武. 2006

[12]抗草潜力不同的水稻品种混合种植对稗草的抑制作用. 韩豪华,周勇军,陈欣,余柳青. 2007

[13]中国北方水稻与无芒稗化感作用研究. 姜敏,郝楠,郭延玲,张玉芬,纪明山. 2007

[14]大气CO_2浓度升高条件下移栽水稻与不同出苗时间稗草竞争的响应差异. 孙富芝,朱建国,曾青,朱春梧,朱云枝,马红亮,谢祖彬,余柳青. 2007

[15]水稻对稗草的化感作用研究. 徐正浩,余柳青,赵明. 2003

[16]20%氰氟草酯+5%氟嘧啶草醚可分散油悬浮剂对寒地水稻田稗草的防治效果及安全性研究. 顾鑫,李国富,丁俊杰,于俊祥,徐德峰,杨晓贺,姚亮亮,高雪冬. 2018

[17]湖北省水稻田稗草病原真菌资源调查. 黄启超,陈安安,顾琼楠. 2019

[18]玉米田耐性生物型稗草对烟嘧磺隆的耐药性机制. 宋伟丰,王星茗,蒋希峰,陶波. 2018

[19]水稻化感品种根区土壤微生物群落反馈对伴生稗草的影响. 孙备,沈樱,张雪,苏本卿,王国骄,郭伟,周斌. 2018

[20]稗草出苗时间和密度对机直播水稻产量的影响. 宋英,张自常,顾俊荣,董明辉. 2021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