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柑新品种"太浩金"在重庆地区的引种栽培表现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洪林

作者: 洪林;李勋兰;杨蕾;农江飞;谭平

作者机构: 重庆市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

关键词: 杂柑;太浩金;栽培表现;果实品质;产量;重庆地区

期刊名称: 南方农业

ISSN: 1673-890X

年卷期: 2019 年 031 期

页码: 24-26,33

摘要: 太浩金系晚熟杂柑新品种,2013年从美国加州大学引入,2014年在重庆江津、忠县、开州和奉节等四个代表性生态区域进行区域试验.试验结果:太浩金表现为树势强,树冠中等偏大,果实呈高扁圆形,果形指数比较接近0.8,果实中等略偏小,平均单果重90~120 g,混栽情况下果实无核性状稳定,平均种子数0.1~1.1粒,果面橙红色,色泽艳丽,果皮薄,果面较光滑且油胞细小,肉质细嫩,化渣程度较好,水分充足,极易剥皮;丰产性较好,高换第2年至第4年连续三年的株产均值为20.43~42.13 kg,折合667 m2产量为1 225.8~2 527.8 kg,但易出现明显的大小年现象,栽培管理上应适当疏花疏果来控制产量,达到稳产和平衡树体营养的目的,此外生产过程中应特别注意真菌性病害防控和适时采收.太浩金可作为休闲观光果园的特色品种在重庆地区少量推广应用.

分类号: S666

  • 相关文献

[1]引进杂柑新品种‘金块’在重庆地区的栽培表现初报. 洪林,王武,杨蕾,李勋兰,韩国辉,杨海健,程昌凤,谭平. 2017

[2]晚熟杂柑新品种“莎斯塔金”引种栽培表现初报. 洪林,杨蕾,李勋兰,王武,程昌凤,谭平. 2019

[3]黔金荞麦1号不同生态环境栽培表现. 向清华,邓蓉,张定红,徐忠惠,熊光明. 2015

[4]重庆地区水稻高产栽培的适宜田间配置方式研究. 姚雄,唐永群,文明,甘兴友,刘代杰,杨光荣,张现伟,李经勇. 2013

[5]重庆地区大粒型蚕豆摘心打顶试验初报. 李艳花,陈红,杜成章,王萍,张继君. 2017

[6]杂柑果实贮藏后主要有机物质含量的变化研究. 袁启凤,陈守一,李金强,杨鸿雁,杨顺煜. 2009

[7]贵州中亚热带地区杂柑的引种试验. 袁启凤,吴爱国,杨鸿雁,陈守一,李金强. 2008

[8]土壤养分对杂柑品种幼树生长量的影响. 袁启凤,陈守一,杨顺煜,杨鸿雁,吴爱国,李金强. 2009

[9]红玉柑微芽嫁接技术试验. 李丽,徐建国,罗君琴,柯甫志,聂振朋,徐昌杰. 2014

[10]四种杂柑全果饮品的加工适应性与贮藏特性. 唐伟敏,邢建荣,杨颖,向露,王思农,陆胜民. 2020

[11]柑橘衰退病晚期抑制差减cDNA文库的构建及初步分析. 曾正容,闫树堂. 2017

[12]杂柑褐斑病的病原鉴定. 赵圆,王玲杰,王雪峰,唐科志,周常勇. 2014

[13]杂柑类品种制汁加工适应性研究. 单杨,李志坚,吴跃辉. 2006

[14]杂柑夏红的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要点. 吴雪珍,刘春荣,曹炎成,杨海英,郑江程,徐红霞,陈俊伟. 2011

[15]15个杂交柑橘品种的果实游离氨基酸组成及其对风味品质的影响. 林媚,张伟清,王天玉,柯甫志,冯先桔,姚周麟,徐程楠. 2022

[16]杂柑类品种制罐加工适应性研究. 吴跃辉,尚雪波,刘阳. 2008

[17]湖南杂柑类果实中功能活性成分的遗传特征与定量分析. 张群,肖轲,李志坚,刘伟. 2009

[18]利用SSR标记鉴定柚和杂柑品种. 雷天刚,何永睿,吴鑫,刘小丰,许兰珍,彭爱红,陈善春. 2007

[19]杂柑"明日见"在湘南地区的引种表现及栽培关键技术. 翟学杰,唐涛,刘璐,马明勇. 2022

[20]6个杂柑品种与4种砧木嫁接亲和性初步评价. 王敏,杨蕾,李勋兰,蔡智勇,洪林,唐晓华. 2022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