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耕作模式对大豆主要叶部性状生长发育的影响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李增杰

作者: 李增杰

作者机构:

关键词: 大豆;叶部性状;生长发育

期刊名称: 黑龙江农业科学

ISSN: 1002-2767

年卷期: 2012 年 02 期

页码: 30-32

摘要: 为给大豆优质高产栽培措施提供理论依据,通过对65cm垄作和45cm窄行密植两种耕作栽培方式的研究,探讨了不同耕作模式对垦丰16大豆主要叶部性状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大豆不同耕作模式下单株叶面积、叶面积指数、叶绿素含量及单株叶干重在不同的生育时期均呈先升后降的变化趋势,除叶面积指数外,各项指标均为垄作高于密植,群体密度的大小直接影响着叶片各项生理指标的变化。

分类号: S565.1

  • 相关文献

[1]根瘤菌及组合菌对大豆叶部性状、干物质积累及产量的影响. 朱宝国,洪亚南,张春峰,贾会彬,郭泰,孟庆英,王囡囡,匡恩俊. 2015

[2]糖用甜菜叶部性状表现型的规律性分析. 王清发,张景楼,杨国,宁彦东,张志民,拱云生. 2013

[3]粳稻穗部、叶部性状对产量的影响. 殷延勃,马洪文,王昕,武绍湖. 2009

[4]甜菜种质资源叶部性状多样性及聚类分析. 兴旺,潘荣,崔平. 2015

[5]玉米叶部性状的QTL定位与候选基因分析. 郭爽,聂蕾,何玥,王栋,涂亮,刘鹏飞,蒋喻林,郭向阳,王安贵,祝云芳,吴迅,陈泽辉. 2024

[6]镉污染条件下不同pH处理对大豆生长发育及产品质量的影响. 梁烜赫,王洪君,曹铁华,陈宝玉,王楠,张磊,王立春. 2012

[7]苗期调亏灌溉对大豆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 白伟,孙占祥,刘晓晨,关晓雪,宋书宏,董丽杰. 2009

[8]沈农91―44大豆的生殖生长进程及其与无限性亚有限性大豆的比较:Ⅰ.开 …. 王晓光,谢甫锑. 2000

[9]不同磷水平对大豆植株生长发育的影响. 丁玉川,陈明昌,程滨,李丽君. 2006

[10]辽西半干旱地区氮、 钾施肥量对大豆生长发育的影响. 孙旭刚,刘洋,李盛有,张立军,董丽杰. 2020

[11]不同镁肥对大豆生长和养分吸收的影响. 聂督,丁玉川. 2011

[12]不同栽培模式对大豆产量及生长发育的影响. 张敬涛,王成,王谦玉,郑天琪,刘文波,丁春利. 2002

[13]生物炭与氮肥施用量对大豆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刘明,来永才,李炜,肖佳雷,毕影东,刘淼,李琬. 2015

[14]氮肥施用量对超早熟大豆源库关系、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姜璐,宁海龙,李文霞,王强,魏淑红,丁济文. 2013

[15]等离子体处理对大豆生长发育及产量影响的初步研究. 马晓萍,杨光宇,王洋,陈健. 2006

[16]增施中微量元素肥料对大豆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高雪冬,朱宝国,孟庆英,王囡囡,张春峰,贾会彬,于忠和,邱磊,张秀丽. 2014

[17]外源褪黑素对干旱胁迫下春大豆品种绥农26形态、光合生理及产量的影响. 张明聪,何松榆,秦彬,王孟雪,金喜军,任春元,吴耀坤,张玉先. 2021

[18]麦秸处理和播种方式对夏大豆农艺性状及土壤物理性状的影响. 吴存祥,齐玉军,徐泽俊,王宗标,韩天富. 2016

[19]播期对大豆生长发育和产量构成因子的影响. 鹿文成,刘英华,闫洪睿,张雷,梁吉利,刘发. 2001

[20]等离子体种子处理对不同大豆品种镍吸收及器官分配的影响. 赵鑫,梁烜赫,崔金平,周雅卓,胡宇,周鹏宇,宫长海,王昱. 2022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