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铁与蓝细菌的共生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陈彬

作者: 陈彬;郑斯平;郑伟文

作者机构:

关键词: 苏铁;珊瑚状根;蓝细菌;共生

期刊名称: 武夷科学

ISSN: 1001-4276

年卷期: 2007 年 23 卷 00 期

页码: 202-209

摘要: 蓝细菌能与不同进化阶段的植物代表种共生,苏铁是能与蓝细菌共生的唯一的裸子植物。本文从蓝细菌与苏铁超显微结构、共生蓝细菌的多态性、蓝细菌对苏铁珊瑚状根的侵染和研究展望等几个方面阐述了苏铁与蓝细菌的共生关系,认为从分子水平上揭示蓝细菌与苏铁形成共生固氮体系的系统性和共生双方的遗传多样性,不仅具有重要的意义,而且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分类号: S182

  • 相关文献

[1]蓝细菌与福建苏铁(Cycad revoluta)的侵染性重组的研究. 陈彬,郑斯平,郑伟文. 2007

[2]几种引物对苏铁共生蓝细菌的DNA多态性分析. 宋铁英,陈坚,包晓东,郑伟文,郑芳勤. 2001

[3]苏铁珊瑚状根及根周围土壤中蓝细菌的PCR指纹图谱. 陈彬,宋铁英,郑伟文. 2004

[4]进境苏铁种苗有害生物风险分析. 陈艺欣,陈军,黄月英. 2010

[5]苏铁叶枯病病原菌的分离鉴定及有效药物筛选. 许恬,黄大明,李蓉,黄怡婷,李杏蔚,张磊,覃茜. 2024

[6]苏铁羽叶褐斑病病原菌鉴定及其化学防治药剂的筛选. 覃茜,丁丽琼,池昭锦,陆祖正,单彬,谢振兴,黄歆怡,许恬. 2024

[7]结合态氮对满江红内生细菌群落组成和结构的影响. 陈坚,陈彬,郑斯平,郑益平,朱炳耀,郑伟文. 2020

[8]满江红内生菌外膜泡囊的电镜观察与超微结构分析. 黄敏敏,陈彬,ULLA Rasmussen,陈坚,罗钦,郑伟文. 2018

[9]蓝细菌多糖研究进展. 王志方,艾秀莲,李晨华,王玮,王成,张伟,王博. 2003

[10]罗非鱼养殖池塘水和表层沉积物中蓝藻的群落结构及影响因素研究. 范立民,吴伟,裘丽萍,李丹丹,孟顺龙,宋超,郑尧,陈家长. 2017

[11]DGGE法与常规培养法对稻田蓝细菌多态性分析结果比较. 宋铁英,林智敏,郑伟文,LOTTA Martensson,ULLA Rusmussen. 2005

[12]蓝细菌和浮游古菌在南海第四纪氮循环中的作用初探. 李志阳,张杰,翦知湣,贾国东. 2013

[13]稻田高效固氮蓝细菌的筛选鉴定及其促生潜力. 王慧,靳海洋,陈哲,靳鹏辉,张燕辉,胡天龙,周蓉,张静如,蔺兴武,谢祖彬. 2024

[14]NM_6益生菌对肠道致病菌的生物拮抗和互利共生关系的研究.. 李巧贤,韩菊英,魏道茵. 1997

[15]兰科菌根真菌对黄花白及Bletilla ochracea Schltr.种子萌发率的影响. 陈晓芳,刘准,陶刚,朱英,刘作易. 2012

[16]根瘤菌、丛枝菌根(AM)真菌与宿主植物共生的分子机理. 王树和,王昶,王晓娟,金樑. 2008

[17]RNA-Seq在AM真菌研究中的应用. 邓杰,李芳,张伟珍,段廷玉. 2019

[18]致病杆菌功能基因的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 杨怀文. 2007

[19]稻镰状瓶霉对水稻白叶枯病的生物防治. 苏珍珠,冯晓晓,汪彦欣,刘小红,章初龙,林福呈. 2019

[20]稻镰状瓶霉促进水稻生长的机制. 苏珍珠,冯晓晓,汪彦欣,刘小红,章初龙,林福呈. 2019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