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合蚜虫斑块对食蚜瘿蚊繁殖力的影响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方美娟

作者: 方美娟;罗智心;何晓庆;刘冬;宋凯;张恒;赵颖;王玉波

作者机构:

关键词: 食蚜瘿蚊;产卵对策;猎物密度;斑块混合方式;繁殖力

期刊名称: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ISSN:

年卷期: 2021 年 004 期

页码: 716-724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食蚜瘿蚊是多种蚜虫的捕食性天敌。深入研究影响该虫繁殖力的关键性因子有助于改进规模化饲养以及提高该虫在生物防治中的应用效果。本文选用玉米蚜、禾谷缢管蚜和麦长管蚜作为寄主昆虫,通过设置猎物蚜虫斑块的3种混合方式(单一种群、两种或三种均匀混合种群),以及每种混合方式下的4个密度梯度(总虫量6~48头/株),研究混合蚜虫斑块对食蚜瘿蚊终身产卵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无论是在单一猎物斑块,还是在两种或三种混合猎物斑块上,食蚜瘿蚊的终身产卵量均随着蚜虫密度的增加而增加,且4个猎物密度处理之间呈极显著差异。其中,猎物斑块密度为24~48头/株时,所得终身产卵量最高。在相同猎物密度条件下,食蚜瘿蚊在单一猎物斑块上的终身产卵量最低,而在三种混合猎物斑块上的产卵量最高,呈现出"三种混合>两种混合>单一种群"猎物斑块的趋势。由此可见,食蚜瘿蚊的终身产卵量受到猎物斑块密度和斑块内蚜虫种群混合方式的双重影响;较高的猎物斑块密度和混合猎物斑块中较多的蚜虫种类,均有利于食蚜瘿蚊产下较多数量的卵。

分类号: S476.2

  • 相关文献

[1]蚜虫密度对食蚜瘿蚊终身产卵量的影响. 郭慧娟,李保平,王玉波,郑礼,孟玲. 2015

[2]食蚜瘿蚊捕食能力研究. 林清彩,翟一凡,陈浩,尹园园,孙猛,于毅,郑礼. 2017

[3]滞育食蚜瘿蚊主要生化物质变化规律研究. 方美娟,何晓庆,刘冬,宋凯,张恒,赵颖,李玉艳,王玉波. 2023

[4]食蚜瘿蚊防治蔬菜蚜虫的研究. 程洪坤,赵军华,谢明. 1991

[5]食蚜瘿蚊对茶蚜的捕食功能反应. 李梦莎,王雄,李帅,杨茂发,黄纯杨,于晓飞,吴慧子. 2024

[6]不同温度对食蚜瘿蚊生长发育和幼虫捕食能力的影响. 林清彩,陈浩,尹园园,张思聪,于毅,庄乾营,郑礼,翟一凡. 2019

[7]利用食蚜瘿蚊防治保护地蔬菜桃蚜的试验. 程洪坤,赵军华,谢明,魏淑贤,宋兴甫,王锦祯. 1992

[8]应用生命表评价食蚜瘿蚊扩繁系统. 谢明,程洪坤,邱卫亮. 2000

[9]食蚜瘿蚊最佳冷藏条件的研究. 宫亚军,石宝才,路虹. 2007

[10]浅谈提高奶牛繁殖力的综合技术措施. 刘镜,张晓可,孔德顺,何金平. 2010

[11]小黑瓢虫的交配和产卵行为及规律观察. 刘其全,王竹红,徐桂萍,辛晓阳,黄建. 2010

[12]黄海中南部细纹狮子鱼繁殖生物学特征的年际变化. 单秀娟,陈云龙,周志鹏,戴芳群,金显仕. 2014

[13]绵羊BMP15基因外显子单核苷酸多态性研究. 刘永斌,王峰,田春英,莎仁格日乐,刘美霞,荣威恒. 2008

[14]提高肉牛繁殖力的技术措施. 杨忠诚,龚俞,刘镜. 2016

[15]基于EPR模型的北部湾二长棘鲷渔业管理研究. 王学锋,冯波,侯刚,代春桃. 2011

[16]奶牛养殖小区繁殖力低的原因及提高措施. 何金平,刘镜,陈小琴,何明富,曾一敬. 2010

[17]提高奶牛繁殖力的综合技术措施. 刘镜,张晓可,孔德顺,何金平. 2010

[18]肉牛繁殖力低下的原因及其提高措施. 刘镜,何光中. 2012

[19]温度对稻茎毛眼水蝇实验种群增长的影响. 叶正襄,秦厚国,罗任华,李华. 1997

[20]不同地理来源腐烂茎线虫种群杂交后代致病力测定. 王宏宝,毛佳,李茹,赵桂东,林茂松. 2011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