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眼小绿叶蝉在不同品种茶树上取食行为的EPG研究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苗进

作者: 苗进;韩宝瑜

作者机构:

关键词: 假眼小绿叶蝉;取食行为;可视DC-EPG;抗性;叶蝉EPG波形

期刊名称: 第四届海峡两岸茶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ISSN:

年卷期: 2006 年

页码: 10

收录情况: CSCD

摘要: 应用可视DC-EPG方法研究了假眼小绿叶蝉EmpoascavitisGothe在4个品种茶树上的取食行为。共确定了7种不同的取食波型:P波、S波、F波、Ia波、Ib波、R波和NP波。P波为刺探波,S波为分泌唾液波,F波为细胞内取食波,Ia和Ib波为韧皮部取食波,R波为取食间休息波,NP波为未刺探波。在5h测试时间内10头假眼小绿叶蝉在龙井43品种上的平均刺探次数最少(n=16.00±1.93),S波的平均持续时间也最短(6.33±1.43min),平均Ia和Ib波持续时间最长(54.02±9.67min);F波持续时间3.45±0.42min;在中茶102和中茶302上的刺探次数...

分类号:

  • 相关文献

[1]不同茶树品种对假眼小绿叶蝉的抗性. 金珊,孙晓玲,陈宗懋,肖斌. 2012

[2]EPG技术分析不同品种茶树抗假眼小绿叶蝉取食行为的差异. 刘丽芳,徐德良,穆丹,韩宝瑜. 2011

[3]假眼小绿叶蝉(EmpoascavitisGothe)在不同品种茶树上的取食行为. 苗进,韩宝瑜. 2007

[4]基于EPG技术分析苜蓿品种对苜蓿蚜的抗性. 于良斌,徐林波,王予彤,王丹阳,韩海斌,康爱国,庞红岩. 2021

[5]吲哚诱导对茶树抗茶小绿叶蝉的影响. 吕晓彤,周孝森,邹佳婷,辛肇军,蔡晓明,罗学平,蔡红兵,边磊. 2024

[6]茶树对假眼小绿叶蝉的抗性研究. 曾莉,王平盛,许玫. 2001

[7]噻虫嗪种薯包衣对马铃薯桃蚜取食行为的影响. 李昭煜,刘永刚,李佳佳,张海英. 2016

[8]运用电子记录技术检测白背飞虱田间种群致害性. 沈君辉,李平,刘光杰. 2005

[9]利用EPG技术分析西花蓟马在4种寄主植物上的取食行为. 张玉秀,张治军,吕要斌. 2014

[10]吡蚜酮对水稻褐飞虱取食行为的影响. 何月平,陈利,陈建明,陈列忠,张珏锋. 2010

[11]抗虫转基因水稻对非靶标害虫褐飞虱取食与产卵行为影响的评价. 陈茂,叶恭银,姚洪渭,胡萃,舒庆尧. 2004

[12]应用刺探电位图谱(EPG)技术分析棉蚜取食刺探主动性. 李玲玉,李玲玉,张帅,姬继超,雒珺瑜,崔金杰. 2020

[13]基于刺吸电位图谱技术的蚜虫研究进展. 刘伟娇,刘伟娇,李玲玉,朱香镇,王丽,雒珺瑜,李东阳,高雪珂,姬继超,崔金杰. 2021

[14]基于EPG技术的烟粉虱两个品系取食行为的比较. 刘佰明,张珊,万方浩,褚栋. 2016

[15]瓦嘛主要取食蜜蜂的脂肪伸组织而不是血淋巴. 孟丽峰(编译). 2019

[16]甘蔗和玉米挥发物差异及其对亚洲玉米螟幼虫取食行为的调控作用. 蒋兴川,董文霞,肖春,陈斌,严乃胜,操海群,李正跃. 2017

[17]水稻纹枯病菌侵染稻株对褐飞虱发生的影响. 张珏锋,夏乐舜,李芳,钟海英,陈建明. 2019

[18]基于刺探电位图谱的石蒜绵粉蚧在2种植物上的取食行为研究. 黄芳,吴志毅,吕要斌,张红英,张文俊. 2021

[19]二化螟对薄荷精油化学成分的电生理及行为反应. 杨雪,胡阳,王梓懿,王照国,余帅,安正斌,夏宇,李?. 2021

[20]抗虫、耐除草剂转基因水稻对非靶标害虫玉米蚜取食行为影响的评价. 任少鹏,杨帆,高明清,蒲德强,叶恭银,时敏,陈学新. 2018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