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不同地区枣疯病发生动态和主导因子分析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田国忠
作者: 田国忠;张志善;李志清;申艳普;郭加虎
作者机构:
关键词: 枣疯病;植原体;传播方式;抗病性;潜伏侵染
期刊名称: 林业科学
ISSN: 1001-7488
年卷期: 2002 年 38 卷 02 期
页码: 85-93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对我国陕西清涧、佳县 ,河南濮阳 ,山西临县、太原枣品种圃 ,安徽 ,浙江和北京等部分枣树传统分布区的枣疯病进行了典型调查研究。通过不同地区枣疯病发生历史和危害现状的比较分析 ,初步摸清了各地区枣疯病发生的不同特点和为害状况 ;发现根蘖苗繁殖方式仍是目前多数枣产区病园内苗期和幼树发病以及病害从病区传入无病区的主要原因。不同枣树品种对枣疯病的田间抗性存在明显差异 ;局部空气污染以及施肥等枣树管理措施不当会导致枣树的抗病性降低。用DAPI荧光显微镜和PCR技术检测植原体结果显示 ,病园内存在比例不等的无症带菌树 ;由此判断 ,高比例的无症带菌苗的人为传病及不利于枣树生长的环境应力是导致许多地区病害加重和爆发流行的主导因素
分类号: S436.65
- 相关文献
[1]宁夏枣疯病植原体分子检测. 魏天军,吴云峰,李百云. 2010
[2]采用荧光显微技术对枣疯病病原进行鉴定. 申仲妹,陈红玉,杨俊强,马光跃,薛新平,郭建民,孙锡峰,连永宏. 2019
[3]枣疯病植原体保存体系构建. 葛宏,李继东,陈鹏,王会鱼,叶霞,谭彬,张梦阳,冯建灿. 2019
[4]氯化铯密度梯度离心法提纯枣疯病植原体DNA. 刘玲雪,肖琦,杨淑珂,路兴波,高瑞. 2017
[5]枣疯病研究进展. 樊新萍,乔永胜,田建保. 2006
[6]枣疯病发生机制与防治研究进展. 李继东,陈立川,王会鱼,陈鹏,杨琦琪,张玉,李奇承,冯建灿. 2021
[7]泰安枣疯病植原体的分子鉴定. 余贤美,王海荣,安淼,沈广宁,吕菲菲,周广芳. 2012
[8]枣疯病研究进展. 郭建民,杨俊强,薛新平,马光跃,申仲妹. 2017
[9]陕西清涧县枣疯病发生和危害调查及防治建议. 田国忠,罗飞,张志善,郭加虎,任国宏,高子县. 2000
[10]运用RAPD技术分析检测枣疯病植原体基因. 樊新萍,田建保,A.Bertaccini,王娟,杨晓宇. 2007
[11]枣疯病药剂防治技术研究初报. 徐秀德,李项宇,董怀玉,吕成军,高景林. 2004
[12]农业科技信息网络传播研究. 张海峰. 2014
[13]信息技术在畜牧业中的传播方式及其应用. 杨秀春. 2014
[14]常见鸡细菌病的传播方式及易感特点. 林文利,王贵波. 2020
[15]132种植物种子大小、生活型、传播方式的关系. 郭亚亚,王树林,车昭碧,曹佳敏,孙海荣,鲁为华. 2020
[16]农业专业期刊刊群建立初探-基于促进农业科技知识传播的视角. 刘新永,林玲娜,柯文辉. 2020
[17]番茄斑驳花叶病毒在我国茄科作物上的发生及生物学特性. 李月月,周文鹏,路思倩,陈德荣,戴剑鸿,郭乔优,刘勇,李凡,谭冠林. 2020
[18]非洲猪瘟形势下我国养猪业该何去何从. 周梅,徐成良,郭奎,王重龙. 2020
[19]浅谈西藏日喀则地区牛羊脑包虫病的防治对策与建议. 拉巴次旦. 2013
[20]浅谈农业信息传播方式. 董擎辉. 2009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
-
油葵种植效益好
作者:李志清
关键词:
-
草莓设施栽培丰产技术初探
作者:雷建华;刘礼朋;李志清
关键词:草莓;设施栽培;丰产技术
-
西藏山南市设施蔬菜生产现状、存在问题与建议
作者:李志清;杨艳斌;吴军琴;格桑德吉;仁增
关键词:设施栽培;蔬菜;生产现状;存在问题;建议;山南市
-
嫁接于3个枣园病砧的抗病接穗枣疯植原体检测及分子变异
作者:张文鑫;于少帅;田国忠;王合;任争光;王圣洁;孔德治;李永;林彩丽
关键词:嫁接;抗病性;枣疯病;植原体;16S Rdna;himA及其下游假定蛋白
-
超深旋犁耕作栽培对青贮玉米生长和产量的影响
作者:米玛次仁;胡朝霞;李志清;白德朗;扎西次仁;杨涛
关键词:超深旋犁耕作;青贮玉米;“郑单958”;增产增效
-
油葵新品种湘葵油1号的选育及高产栽培技术
作者:杨学乐;张璐;李志清;何录秋
关键词:油葵;育种;栽培;湘葵油1号
-
苦荞种质资源表型性状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作者:杨学乐;张璐;李志清;何录秋
关键词:苦荞;表型性状;产量;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