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合7OE亚基1B/1R易位系材料的创制及其品质研究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姚楚玄

作者: 姚楚玄;张磊;秘彩莉;周硕;董福双;刘永伟;杨帆;焦博;柴建芳

作者机构:

关键词: 小麦;7OE;1B/1R易位系;品质改良

期刊名称: 麦类作物学报

ISSN:

年卷期: 2023 年 006 期

页码: 678-684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为提高小麦1B/1R易位系的加工品质,本研究选用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组成为1/7+9/2+12的小麦1B/1R易位系品种科农199为母本,与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组成为1/7OE+8*/5+10的强筋春小麦品种津强6号杂交,利用分子标记在F4代株系中筛选到一个7OE亚基基因与黑麦碱基因聚合在同一条染色体上的1B/1R易位系材料。PCR结果显示,该聚合材料和非聚合材料在Glu-A1和Glu-D1位点没有差异。在温室种植条件下,对这些聚合材料和非聚合材料及其亲本进行麦谷蛋白溶胀指数(SIG)测定,结果表明,与1B/1R易位系亲本科农199比较,聚合5+10优质亚基后SIG值显著提高,聚合7OE优质亚基后,SIG值进一步显著提高,部分聚合材料达到了强筋亲本津强6号的水平。将聚合材料和非聚合材料及其亲本种植于大田,发现聚合5+10和7OE优质亚基株系的乳酸-SDS溶剂保持力(LA-SDS SRC)和SDS沉降值均显著高于只聚合5+10优质亚基的株系,但未达到强筋亲本津强6号的水平。综合来看,聚合了7OE亚基的1B/1R易位系材料的加工品质显著提升。本研究为改良我国众多1B/1R易位系的加工品质提供了一项新的育种策略。

分类号: S512.1

  • 相关文献

[1]小麦1B/1R易位系中有活性的ω黑麦碱基因的启动子的克隆与功能验证. 柴建芳. 2011

[2]小麦品质改良的方法与途径. 赵春芝,赵春慧,李再恩,周俊,邬灵桂. 2009

[3]赴德国考察学习小麦品质改良与引进报告. 王保海,顾茂芝,冬梅,范瑞英,张涪平. 2003

[4]小麦蛋白质含量的配合力和遗传力研究. 李世平,王随宝,董双全,杨玉景,程麦凤,高海燕. 2003

[5]宁夏灌区小麦品种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组成分析. 董建力,许兴,魏亦勤,刘丽,李红霞,井赵斌. 2004

[6]小麦蛋白质含量遗传规律及品质改良途径研究. 李世平,王随保,杨玉景,靖金莲,郑彩平. 2005

[7]中国小麦蛋白质品质性状分析及主要影响因子的研究进展. 蒲艳艳,李娜娜,宫永超,孔维国,贾文斌,辛富刚,丁汉凤. 2015

[8]西藏小麦种质资源遗传变异与品质改良探讨. 范瑞英. 2004

[9]江苏省小麦品质现状及品质改良研究. 姚金保,姚国才,杨学明,黄胜东,陈伟明,钱存鸣,周朝飞. 2000

[10]小麦蛋白质含量和优质亚基遗传. 李世平,王随保,靖金莲,范绍强,郑秦平,许钢垣. 2003

[11]1Dx5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研究进展. 温亮,龙小玲,靳晓杰. 2016

[12]山东部分小麦种质的多酚氧化酶活性分析. 周娟,隋新霞,李根英,樊庆琦,郭栋,楚秀生,黄承彦. 2013

[13]90年代江苏淮南小麦产量性状演变及品质分析. 姚国才,姚金保,杨学明,黄胜东,钱存鸣,周朝飞,金德洲. 2000

[14]低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种类与强筋小麦品质关系. 宋维富,杨雪峰,宋庆杰,张春利,辛文利,肖志敏. 2018

[15]小麦蛋白质含量遗传规律及品质改良途径研究. 李世平,程麦凤,张新平. 2003

[16]中国小麦蛋白质品质性状分析及主要影响因子的研究进展(英文). 李娜娜,蒲艳艳,孔维国,宫永超,贾文斌,辛富刚,于彦丽,丁汉凤. 2015

[17]中国冬小麦品质改良研究进展. 魏益民,张波,关二旗,张国权,张影全,宋哲民. 2013

[18]30余年来北部冬麦区小麦品种产量改良遗传进展. 周阳,何中虎,陈新民,王德森,张勇,张改生. 2007

[19]试论江苏省水稻生产结构调整. 缪炳良,黄宝才,潘学彪. 2000

[20]杂交水稻品质改良的遗传基础和途径. 尹华奇. 1994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