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湿润生态型甘蔗细茎野生种血缘F_1代创新种质材料同一度分类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周清明

作者: 周清明;边芯;董立华;桃联安;杨李和;安汝东;朱建荣;孙友芳;经艳芬

作者机构:

关键词: 湿润生态型;甘蔗细茎野生种;创新种质;同一度;云南

期刊名称: 南方农业学报

ISSN: 2095-1191

年卷期: 2012 年 43 卷 12 期

页码: 1911-1915

收录情况: CSCD

摘要: 【目的】对云南湿润生态型的甘蔗细茎野生种F1代创新种质材料进行分类,为提高云南甘蔗细茎野生种F1代创新种质的利用效率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将集对分析理论与模糊聚类原理相结合,采用同一度分类分析方法对20个云南湿润生态型甘蔗细茎野生种血缘F1代的9个主要性状进行分类分析。【结果】20个云南湿润生态型甘蔗细茎野生种血缘F1代种质材料被分为8个类型:Ⅰ类包括1个材料,出苗中等,分蘖率低,有效茎少,细茎,低产,低锤度;Ⅱ类包括1个材料,出苗中等,分蘖率高,有效茎多,成茎率高,高产、高锤度;Ⅲ类包括8个材料,占参试材料总数的40%,出苗中等,有效茎数中等,中大茎,中等产量;Ⅳ类包括1个材料,出苗分蘖一般,大茎,高产,低锤度;Ⅴ类包括两个材料,出苗好,分蘖率中等,有效茎数多,中大茎,高产,锤度偏低;Ⅵ类包括5个材料,出苗分蘖好,有效茎数多,中小茎,高产,中等锤度;Ⅶ类包括1个材料,出苗分蘖差,有效茎数少,低产,中大茎,中等锤度;Ⅷ类包括1个材料,出苗一般,分蘖率高,大茎,成茎率不高,高产,中等锤度。【结论】云南湿润生态型甘蔗细茎野生种血缘的F1代创新种质材料同一类型的性状表现基本一致,而不同类型间表现出极大的差异。在云南湿润生态型细茎野生种创新利用研究中,针对性筛选利用不同类型种质材料的优良性状,可降低资源利用的盲目性,从而提高甘蔗细茎野生种资源育种效率。

分类号: S566.1

  • 相关文献

[1]基于同一度的云南甘蔗细茎野生种血缘F_1代创新种质材料分类. 经艳芬,周清明,董立华,桃联安,杨李和,安汝东,边芯,朱建荣,孙有芳. 2012

[2]云南中低海拔甘蔗细茎野生种遗传力和配合力分析. 朱建荣,桃联安,董立华,周清明,杨李和,安汝东,经艳芬. 2012

[3]基于同一度的亲本分类方法研究. 郭瑞林,周阳. 2004

[4]甘蔗属割手密种(Saccharum spontaneum)‘云南82-114’的F_2(BC_1)代同异法综合评价及同一度分类. 桃联安,安汝东,杨李和,经艳芬,董立华,周清明,朱建荣,边芯. 2014

[5]甘蔗细茎野生种(S.spontaneum)远缘杂种F_2代模糊综合评判分析. 王丽萍,蔡青,范源洪,陆鑫,马丽. 2006

[6]云南甘蔗细茎野生种F2群体主要农艺性状的主成分分析与综合评价. 俞华先,桃联安,安汝东,经艳芬,边芯,董立华,郎荣斌,周清明,杨李和,孙有芳,田春艳. 2021

[7]甘蔗细茎野生种云南不同生态类型的RAPD分析. 范源洪,陈辉,史宪伟,蔡青,张明,张亚平. 2001

[8]甘蔗细茎野生种(Saccharum spontaneum L.)的遗传多样性和系统演化研究. 陈辉,范源洪,史宪伟,蔡青,张明,张亚平. 2001

[9]甘蔗细茎野生种云南82-114杂交利用效果初探. 安汝东,桃联安,经艳芬,杨李和,董立华,周清明,段惠芬,楚连璧. 2009

[10]干旱胁迫对持绿性甘蔗细茎野生种叶片生理和生物量的影响. 边芯,郎荣斌,桃联安,董立华,经艳芬,俞华先,安汝东,周清明,孙有芳. 2017

[11]基于DTOPSIS法的甘蔗创新种质综合评价. 字秋艳,陆鑫,徐超华,毛钧,刘新龙,刘洪博,蔡青. 2016

[12]苹果新种质-B96―1. 杨振英. 2007

[13]“十五”大豆创新种质和1963—1995年间育成品种的SSR遗传结构及遗传多样性分析. 李英慧,刘燕,关荣霞,魏淑红,杨光宇,周新安,张孟臣,杨春燕,朱保葛,李卫东,刘学义,徐冉,孙君明,朱申龙,赵团结,刘章雄,常汝镇,邱丽娟. 2007

[14]"十五"大豆创新种质和1963-1995年间育成品种的SSR遗传结构及遗传多样性分析. 李英慧,刘燕,关荣霞,魏淑红,杨光宇,周新安,张孟臣,杨春燕,朱保葛,李卫东,刘学义,徐冉,孙君明,朱申龙,赵团结,刘章雄,常汝镇,邱丽娟. 2007

[15]甘蔗创新种质的因子分析与聚类分析. 陆鑫,毛钧,应雄美,刘新龙,苏火生,马丽,蔡青. 2011

[16]DTOPSIS法综合评价甘蔗创新种质. 陆鑫,毛钧,苏火生,马丽,刘新龙,刘洪博,蔡青. 2012

[17]云南小麦资源创新种质的抗锈性与生态适应性鉴定研究. 伍少云,奉有壁,汤翠凤. 2002

[18]小麦-冰草新种质普冰2011姊妹系的育种效应分析. 杜丽媛,刘伟华,杨欣明,李秀全,李立会. 2016

[19]高蛋白大豆冀豆12及其衍生品种(系)的特点与遗传分析. 张旭娟,陈强,赵田湉,刘书林,杨春燕,秦君,乔亚科,张孟臣. 2024

[20]小麦创新种质综合评价. 卫云宗,刘新月,乔蕊清. 1999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