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内人工诱导大豆蚜产生有性世代的研究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徐蕾

作者: 徐蕾;赵季秋;许国庆;钟涛;赵彤华

作者机构:

关键词: 大豆蚜;人工诱导;温度;光周期;交互作用

期刊名称: 应用昆虫学报

ISSN: 2095-1353

年卷期: 2015 年 06 期

页码: 1429-1437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目的】大豆蚜Aphis glycines(Matsumura)是大豆上最重要的害虫之一,短暂的有性阶段是蚜虫种群基因交流的关键环节。通过探索影响大豆蚜产生有性世代的室内人工诱导条件,对研究种群遗传和生态适应机制具有重要意义。【方法】采用豆苗罩笼培养法,在实验室条件下用一定的光温组合处理,测定了处理1代和连续处理3代的大豆蚜各蚜型产生的比率,并且分析了各相关因素的影响。【结果】本试验成功诱导大豆蚜产生无翅孤雌蚜、有翅孤雌蚜、有翅产雄性母和有翅雄性蚜。结果表明,人工诱导雄性母产生的最适条件为15℃,10L︰14D处理3代,雄性蚜产生的最适条件为12℃,10L︰14D处理3代,而15℃,8L︰16D条件下大豆蚜翅型分化率最高。对各相关因子进行方差分析结果表明,温度与光周期互作对有性世代的产生影响最为显著,其次是温度、诱导日龄的单独作用,诱导世代只有和光温条件互作才有显著影响。【结论】在特定的光周期内,温度是大豆蚜有性世代产生的重要因素,同时光温条件组合对此有一定的累积效应,表现为光、温、诱导世代三者交互对有性世代的产生影响显著。

分类号: S435.651

  • 相关文献

[1]大豆蚜有翅蚜产生的原因. 吕利华,陈瑞鹿. 1993

[2]温度和氮肥对褐飞虱存活、生长发育和繁殖的交互作用. 郑许松,陈桂华,徐红星,吕仲贤. 2009

[3]基于响应面法分析温度和盐度及其交互作用对大菱鲆幼鱼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王新安,郭黎,马爱军,黄智慧,何伟国,马得友. 2014

[4]光敏核不育水稻的温光反应研究. 尹华奇. 1991

[5]伞裙追寄蝇滞育诱导的温光周期条件和低温贮藏. 韩海斌,姜珊,王建梅,刘爱萍,黄海广,徐林波. 2018

[6]温度和光周期对管侧沟茧蜂寄生草地贪夜蛾效果的影响. 徐子英,路子云,杨小凡,冉红凡,李建成,李文香. 2021

[7]亲本体色及环境因子对长绿飞虱成虫体色、寿命与繁殖的影响. 尹海辰,李建洪,刘超华,万鹏. 2019

[8]甘肃省甜瓜黄萎病的病原鉴定. 何苏琴,文朝慧,白滨,荆卓琼,李青青. 2020

[9]藜麦的饲用潜力及适应性. 刘敏国,杨倩,杨梅,杨惠敏. 2017

[10]光敏核不育水稻的光温反应研究——Ⅱ.人工控制条件下粳型光敏不育系的育性鉴定. 孙宗修,程式华,闵绍楷,熊振民,应存山,斯华敏. 1991

[11]光周期和温度对草地螟滞育诱导的影响. 江幸福,罗礼智. 2009

[12]温度和光周期对柑橘大实蝇化蛹的影响. 余奥捷,杨慧敏,许博,黄聪,王福莲,桂连友. 2024

[13]烟蚜茧蜂滞育诱导的温光周期反应. 张礼生,陈红印,王伟,张洁. 2013

[14]环境因子对寄生蜂滞育的影响. 陈红印,王孟卿,张礼生. 2009

[15]赤眼蜂滞育的研究进展. 张礼生,陈红印,李玉艳,王伟. 2011

[16]瓢虫滞育的研究进展. 张礼生,陈红印,李玉艳,张洁. 2011

[17]温度和光周期对多异瓢虫滞育诱导的影响. 张礼生,陈红印. 2012

[18]温度和光周期对管侧沟茧蜂滞育诱导及滞育茧的低温冷藏. 路子云,冉红凡,刘文旭,屈振刚,刘小侠,李建成,张青文. 2014

[19]粟穗螟滞育的形成和解除与环境条件的关系. 程开禄,汪远宏,黄富. 1993

[20]近十年全球小型寄生蜂滞育研究的新进展. 高飞,刘梦姚,王曼姿,韩艳华,孔琳,陈红印,刘晨曦,王孟卿,张礼生. 2018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