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配置对辽西玉米‖花生间作系统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冯晨
作者: 冯晨;黄波;冯良山;郑家明;白伟;杜桂娟;向午燕;蔡倩;张哲;孙占祥
作者机构:
关键词: 间作;配置;玉米;花生;氮吸收利用
期刊名称: 中国农业科学
ISSN: 0578-1752
年卷期: 2022 年 55 卷 001 期
页码: 61-73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目的]通过研究不同配置条件下玉米‖花生间作系统地上部氮含量和吸收量,结合间作系统花生结瘤固氮和土壤有效氮分布,明确不同配置下玉米‖花生间作体系对氮素的吸收利用特征,为玉米‖花生间作氮高效利用模式的区域筛选提供依据.[方法]本试验于2015—2016年在国家农业环境阜新观测实验站进行,设置玉米单作(M)、花生单作(P)、2行玉米4行花生间作(M2P4)和4行玉米4行花生间作(M4P4)模式,玉米单作及每种间作模式下设3种不同玉米种植密度(6、9和12株/m2),共10个处理,分析不同配置(行比和密度)玉米‖花生间作系统氮素吸收利用特征和优势.[结果]与单作相比,间作玉米和花生植株氮浓度变化并不明显,受作物占地比例影响,间作模式下玉米和花生的产量、氮产量均低于相应单作,且氮产量与间作生物产量表现相一致.玉米‖花生间作可以显著提高系统氮的吸收利用(氮吸收当量比NER>1),且主要归因于玉米的养分吸收优势(pNERm为0.63—0.80).随着玉米行比和密度的增加NER也随之增大,其中M4P4模式(NER 1.06—1.22)的氮吸收要显著高于M2P4模式(NER 1.0—1.06).在玉米‖花生间作系统中,玉米比花生更有竞争力(Amp>0),且竞争吸收氮养分能力也更强(CRmp>1),M4P4行比以及玉米增密有助于增强玉米对氮营养的竞争,增加系统氮养分吸收优势(△NU>0)以及间作养分对产量的贡献(C).与玉米间作可促进花生结瘤固氮,M4P4行比配置下花生根瘤数量、单株根瘤重量和单个瘤重均高于M2P4配置,且以中、低密度处理为优.间作系统中土壤有效氮含量(Nmin)表现为花生条带土壤Nmin高于玉米条带,且单作花生土壤Nmin高于间作花生,而单作玉米土壤Nmin低于间作玉米.[结论]玉米‖花生间作可显著提高系统氮的吸收利用,其中玉米对系统氮吸收的贡献较大,适度增加玉米行比和密度有助于增加系统氮素吸收当量比、增强玉米对氮营养的竞争以及间作养分对产量的贡献.综合分析认为,本研究中M4P4-6和M4P4-8为玉米‖花生间作较佳配置,玉米花生种间互作对间作系统干物质量和花生生物固氮的促进,以及玉米在吸收氮养分上的强竞争能力是玉米‖花生间作具有氮素吸收利用优势的重要原因.
分类号: S513`S565.2
- 相关文献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
-
高标准农田建设中土地平整与地力培肥的农机作业
作者:王腾;郭佰涛;张磊;张哲;李鑫
关键词:高标准农田;土地平整;施肥;操作;维护;调整;注意事项
-
玉米-紫花苜蓿间作模式对作物产量及土地生产力的影响
作者:杜桂娟;白伟;蔡倩;冯晨;向午燕;董智;张哲;侯志研
关键词:玉米;紫花苜蓿;种间竞争;产量;土地当量比
-
鸡泽辣椒品种的品质形成规律研究
作者:张哲;李欣欣;张红肖;孟雅宁;范妍芹;虞章红;严立斌
关键词:鸡泽辣椒;品质;形成规律;生育期;快速积累期;关键期;Logistic曲线
-
矮秆抗倒极早熟油葵杂交种F60的选育与应用
作者:王德兴;宋殿秀;依兵;赵明珠;刘晓宏;刘金刚;曹瑀轩;冯良山
关键词:油葵杂交种;极早熟;F60;选育;栽培技术
-
不同改良剂对沙化耕地土壤理化性质及玉米产量的影响
作者:李思琪;张哲
关键词:改良剂;沙化耕地;理化性质;产量
-
猪CRTC2基因的分子生物学特征及其功能预测分析
作者:王冰洁;韩娜;韦怡林;齐昆龙;常乐彬;张哲;李新建;李秀领;王克君;乔瑞敏;杨峰;韩雪蕾
关键词:猪;CRTC2基因;生物信息学分析;脂质代谢;功能预测
-
苗期摘叶对玉米茎秆抗倒伏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作者:邹晓锦;李永铁;徐嘉翼;宫亮;孙孝丹;张银环;王旭东;李月红;杨金泽;吕林辉;王志海;冯良山
关键词:苗期摘叶;玉米;倒伏;茎节;产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