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双季稻区保护性耕作装备的田间试验与效果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吴罗发

作者: 吴罗发;王康军;陈立才;董献华;赖宏斐

作者机构:

关键词: 南方双季稻;保护性耕作;履带拖拉机;秸秆还田

期刊名称: 江西农业学报

ISSN: 1001-8581

年卷期: 2022 年 34 卷 003 期

页码: 196-201

摘要: 针对南方双季稻区传统耕作机具破坏土壤结构、影响机插质量、水稻秸秆量大以及留茬高处理困难等问题,研究了一种"履带自走式拖拉机+秸秆埋茬起浆机"的南方水田保护性耕作模式,该模式能够一次性完成耕地翻整、秸秆还田作业.田间性能试验表明:"履带自走式拖拉机+秸秆埋茬起浆机"的作业深度、耕深稳定性、地面平整度、压茬深度、植被覆盖合格率等耕作性能指标,较"轮式拖拉机+普通旋耕机""履带式拖拉机+普通旋耕机"分别提升了9.92%和4.88%、4.31%和4.13%、42.59%和19.12%、40.15%和34.57%、13.04%和7.16%,其机插秧指标均显著优于其他处理;大田试验增产效果显著,平均增产率为9.63%和4.57%,适宜在南方双季稻区推广应用.

分类号: S511

  • 相关文献

[1]基于秸秆全量还田的不同耕作方法下稻麦生产的碳效率及收益评估. 薛亚光,刘建,魏亚凤,李波,汪波. 2015

[2]玉米保护性耕作技术及机具分析. 班春华. 2012

[3]保护性耕作对贫瘠型黑土区土壤理化特性的影响. 马星竹,周宝库,张喜林,魏丹,张丽莉. 2009

[4]基质覆盖式免耕播种技术对玉米生长性状的影响研究. 李海亮,汪春,邹华芬,孙海天,余兵兵,汪汇源. 2020

[5]保护性耕作研究进展及在青海省的推广建议. 王志辉,陈占全,李月梅,高玉亭. 2009

[6]东北黑土区保护性耕作生态补偿机制优化路径. 周颖,杨鹏,王立刚,雷秋良,张雅南. 2023

[7]玉米秸秆覆盖还田后条耕技术试验研究. 班春华. 2024

[8]黑土地保护性耕作在水田的应用研究. 程晋. 2022

[9]玉米秸秆还田对土壤呼吸速率的影响. 刘武仁,郑金玉,罗洋,郑洪兵,李瑞平,李伟堂. 2011

[10]土地流转对农户保护性耕作投资的影响——基于四省截面数据的实证研究. 杨柳,吕开宇,阎建忠. 2017

[11]欧美国家耕作方式发展变化与秸秆还田. 李建政,王道龙,高春雨,王亚静,毕于运. 2011

[12]秸秆还田和保护性耕作对砂姜黑土有机质和氮素养分的影响. 王晓波,车威,纪荣婷,何传龙,朱安宁,王伏伟,朱林. 2015

[13]保护性耕作条件下小麦茎基腐病菌周年侵染循环规律. 王永芳,董志平,陈立涛,王孟泉,刘佳,齐永志,勾建军,李秀芹,崔彦. 2024

[14]长三角地区稻麦轮作田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进展. 张礼钢,夏晓东,缪冬平. 2012

[15]长三角地区稻麦轮作田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的进展. 张礼钢,夏晓东,缪冬平. 2012

[16]提升黑土地质量的保护性耕作技术模式. 王帅. 2023

[17]条耕种植对薄层黑土农田土壤物理性质与玉米产量的影响. 曹庆军,王利斌,王文强,杨浩,殷志国,杨粉团,孔凡丽,李辛琲,刘臣,李刚. 2023

[18]玉米秸秆还田方式及对土壤环境的影响. 杨楠,高勇,刘伟光. 2023

[19]耕作方式和秸秆还田对华北地区农田土壤水稳性团聚体分布及稳定性的影响. 田慎重,王瑜,李娜,宁堂原,王丙文,赵红香,李增嘉. 2013

[20]农户采纳保护性耕作技术影响因素研究. 曹光乔,张宗毅. 2008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