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个玉米光敏色素C基因的转录丰度对多种光质处理的响应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牛骧

作者: 牛骧;郭林;杨宗举;孙蕾;李红丹;游光霞;徐宏;孟凡华;佘跃辉;杨建平

作者机构:

关键词: 玉米;Zm PHYC;光信号转导;表达模式;光质处理

期刊名称: 中国农业科学

ISSN: 0578-1752

年卷期: 2017 年 12 期

页码: 2209-2219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目的】通过NCBI数据库获得2个玉米PHYC及相关数据,并进行相关生物信息学分析。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 RT-PCR)分析2个玉米PHYC在玉米各器官的转录丰度,以及其转录丰度对多种光质处理、黑暗到各种光质转换和光周期处理(长日照和短日照)的响应,为研究玉米PHYC在玉米幼苗去黄化与开花期的调控机制奠定基础。【方法】采用玉米B73自交系为研究材料,通过RT-PCR分别对Zm PHYC1和Zm PHYC2的全长ORF序列进行克隆;借助相关软件对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利用q RT-PCR分析这两个基因在玉米各器官中的转录丰度,及其转录丰度对各种光照处理的响应。【结果】Zm PHYC1和Zm PHYC2的全长ORF均为3 408 bp,编码1 135个氨基酸基序,分子量分别为126.14和126.07 k D。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玉米phy C蛋白可以分为6个功能区段:节奏周期蛋白—Ah核转运接受蛋白—专一蛋白区段(Per-Arnt-Sim,PAS)、c GMP受激磷酸二酯酶区段(GAF)、色素区段(PHY)和PAS相关区段(PRD,包含2个PAS区段)、组氨酸激酶A区段和组氨酸激酶ATP酶区段,但是Zmphy C2在PRD区段仅有一个PAS区段。氨基酸水平的系统发育树分析表明,Zmphy C1和Zmphy C2与禾本科物种phy C有很高的一致性,且与甘蔗和高粱phy C的亲缘关系较近。q RT-PCR分析表明,Zm PHYC1和Zm PHYC2的表达在根和叶中的转录丰度均较高,同时对持续蓝光和白光响应强烈;在黑暗到各种光质转换处理中,这两个PHYC的表达模式相似。在黑暗转到远红光、红光、蓝光和白光的0.5 h,Zm PHYC1和Zm PHYC2的转录表达均急剧上升,随后迅速下降到自身起始黑暗时的水平以下,并上下波动。这两个基因对长日照和短日照的光周期处理也能积极响应,在长日照条件下,2个Zm PHYC出现了极其相似的表达模式,均在光照和黑暗阶段各出现1个峰值;在短日照条件下,这两个基因的表达模式差异较大,Zm PHYC1的峰值出现在进入黑暗后6 h,而Zm PHYC2的峰值出现在进入光照阶段2 h。【结论】玉米phy C蛋白可以分成6个功能区段,但是Zmphy C2在PRD区段仅具有一个PAS相关区段。2个玉米PHYC转录丰度具有组织特异性。在各种光质处理中,Zm PHYC1和Zm PHYC2的表达模式相近,可能二者存在功能冗余,在转录水平上前者的丰度高于后者,推测Zm PHYC1在玉米中起更重要的作用,并且可能二者在功能上存在分工。Zm PHYC1和Zm PHYC2对各种光质和光周期处理均有较强的响应,推测二者在调控玉米光形态建成和开花中具有重要作用。

分类号: S513

  • 相关文献

[1]2个玉米ZmCRY1a基因的克隆及其响应光质处理的表达模式. 闫蕾,杨宗举,苏亮,肖阳,郭林,宋梅芳,孙蕾,孟凡华,白建荣,杨建平. 2016

[2]玉米光敏色素A1与A2在各种光处理下的转录表达特性. 杨宗举,闫蕾,宋梅芳,苏亮,孟凡华,李红丹,白建荣,郭林,杨建平. 2016

[3]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分析玉米水分胁迫诱导基因的表达模式. 张中保,李会勇,石云素,宋燕春,黎裕,王天宇. 2007

[4]玉米生长素响应因子基因家族全基因组鉴定及表达分析. 曹丽茹,张前进,郭子宁,鲁晓民,张新,魏昕,皇甫柏树,王振华. 2021

[5]10个玉米ZmbZIP基因表达模式分析. 贾利强,吴洪梅,曾科美,龙金云,郑飞,赵秋芳,陈曙. 2021

[6]11个玉米bZIP基因应答逆境胁迫的表达分析. 贾利强,赵秋芳,陈曙. 2022

[7]水分胁迫下16个玉米NAC转录因子的序列特征和表达分析. 张进艳,陈芳,李亮,马艺文,王振萍,姜立雁,王化俊,郝转芳. 2014

[8]玉米逆境胁迫响应基因ZmbZIP71的克隆与表达分析. 刘彦丹,英生,张登峰,石云素,宋燕春,白志川,王天宇,黎裕. 2011

[9]玉米干旱诱导表达基因ZmCKS2的克隆与表达分析. 黎裕,张中保,卢敏,李会勇,张登峰,刘颖慧,石云素,宋燕春,王天宇. 2010

[10]玉米1,3,4-三磷酸肌醇5/6激酶ITPK家族基因的鉴定和分析. 张中保,李向龙,吴忠义,魏建华. 2015

[11]玉米生长素响应因子基因ZmARF10在干旱胁迫中的功能分析. 曹丽茹,叶飞宇,李伟亚,马晨晨,庞芸芸,梁小菡,张新,鲁晓民. 2024

[12]玉米干旱诱导表达基因ZmBTF3b的克隆与表达分析. 张中保,张登峰,李会勇,刘颖慧,石云素,宋燕春,王天宇,黎裕. 2010

[13]玉米非生物逆境响应基因ZmASK1的克隆及表达特性分析. 邹华文,吴忠义,张秀海,王永勤,杨清,曹鸣庆,黄丛林. 2008

[14]玉米逆境胁迫响应基因ZmTPR1的表达和功能分析. 曹丽茹,梁小菡,马晨晨,叶飞宇,庞芸芸,李伟亚,张新,鲁晓民. 2024

[15]玉米BURP家族基因的鉴定和分析. 张中保,吴忠义,魏建华. 2014

[16]转基因抗虫玉米LG11中m2cryAb-vip3A融合基因及其蛋白的表达分析. 李文兰,崔洁,李冬梅,李海涛,孟昭东,岳润清. 2024

[17]大豆隐花色素介导光信号调控叶片衰老的机制. 孟颖颖,李宏宇,刘斌. 2014

[18]植物光信号转导研究领域近十年重要研究进展. 林荣呈,刘宏涛,李继刚,孔凡江,刘斌,王海洋,杨洪全,钟上威,朱丹萌,淮俊玲,李洪,刘双荣,王璠,王文秀,茅志磊,邓兴旺. 2024

[19]大豆KUP/HAK/KT钾转运体基因家族的鉴定与表达分析. 晁毛妮,温青玉,张晋玉,张志勇,董洁. 2017

[20]花后高温下水稻可溶性淀粉合酶同工型基因的表达模式. 韦克苏,张其芳,程方民,陈能,谢黎红. 2009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