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肥和混作对青海省绿肥生长、养分吸收和水氮利用的影响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张自咏

作者: 张自咏;宋明丹;詹舒婷;韩梅;李正鹏

作者机构:

关键词: 混作;养分吸收;硝态氮残留;水分利用效率;表观氮平衡

期刊名称: 中国土壤与肥料

ISSN: 1673-6257

年卷期: 2023 年 007 期

页码: 61-68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为了协调绿肥养分的供应和分配,优化麦后复种绿肥模式.在青海省开展大田试验研究化肥添加(不施肥F0、施肥F1)和种植方式(单作箭筈豌豆MC、单作油菜MR、混作箭筈豌豆和油菜MCR)对绿肥生物量、水分利用效率、养分吸收、土壤硝态氮残留以及系统表观氮平衡的影响.结果表明:不论施肥与否,绿肥的总生物量、氮磷钾吸收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均表现为MC>MCR>MR.施肥显著提高了MCR的生物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分别提高了 65.01%和 83.00%;显著提高了MC的钾素吸收量和MCR的氮磷钾吸收量,分别提高了 25.97%、79.73%、74.52%和 70.96%.各处理的土壤硝态氮残留量在 0~60 cm层均随土层深度呈逐渐增加的趋势,施肥下MC、MR和MCR均主要利用了 0~20 cm土层土壤硝态氮,MC和MR施肥均会导致硝态氮向下层土壤淋溶.不同种植方式下表观矿化氮表现为MCR>MC>MR,施肥显著提高了MCR生物固氮和作物吸收氮,分别提高了124.6%和 79.7%.本研究可为青海省绿肥种植技术提供科学依据和理论参考.

分类号:

  • 相关文献

[1]马铃薯保水肥料施用效果研究. 王亚艺,高旭升,蔡晓剑,李松龄. 2017

[2]椰糠栽培下水肥处理对菜心养分吸收和产量的影响. 杨鑫,聂俊,李艳红,张长远,谢玉明,史亮亮,郑锦荣. 2023

[3]滴灌施肥模式对玉米产量、养分吸收及经济效益的影响. 李前,秦裕波,尹彩侠,孔丽丽,王蒙,侯云鹏,孙博,赵胤凯,徐晨,刘志全. 2022

[4]负压灌溉对作物水分利用、生理特性和生长的影响. 张吉立,刘振平,王金乐,龙怀玉,王鹏. 2023

[5]我国设施菜地表观氮平衡分析及其空间分布特征. 丁武汉,雷豪杰,徐驰,柯华东,李虎. 2020

[6]不同水淹下狗牙根-牛鞭草混作对植株生物量的影响. 曾成城,魏虹,刘媛,王振夏,贾中民. 2017

[7]柳枝稷与苜蓿混作生长特征及竞争作用研究. 高阳,安雨,王志锋,任伟,徐安凯. 2016

[8]王草与豆科牧草混作下农艺性状的研究. 郭孝,邓红雨,白昌军,胡华锋,邢其银,唐军. 2016

[9]适宜与胡椒混作的作物初探. 祖超,王灿,鱼欢,李志刚,杨建峰. 2018

[10]不同磷源对胡椒与槟榔混作生长影响的研究. 杨建峰,祖超,王灿,鱼欢,郑维全,邬华松,李志刚. 2017

[11]有机无机肥料配合施用对设施黄瓜产量、氮素累积及硝酸盐淋溶的影响. 高伟,李明悦,高宝岩,李伟. 2015

[12]高羊茅草坪上不同缓控释氮肥土壤硝态氮残留与淋失研究(英文). 谷佳林,方瑞元,徐凯,张东雷,张宜霞,刘善江,张玉铎. 2013

[13]耕作方式对旱作区麦-玉轮作体系小麦产量、氮素利用和土壤硝态氮残留的影响. 方保停,李友军,闫广轩,李向东,任开明,胡川,周起辉,董誓言,赵凯男,黄明,程红建. 2024

[14]灌水方式和施肥组合对冬小麦生长及肥料利用影响. 陈海情,黄超,刘栩辰,巩文军,孙蒙强,张雅娟,王兴鹏,刘战东. 2023

[15]秸秆还田提高水稻-油菜轮作土壤固氮能力及作物产量. 张丹,付斌,胡万里,翟丽梅,刘宏斌,陈安强,盖霞普,张亦涛,刘剑,王洪媛. 2017

[16]高羊茅草坪上不同缓控释氮肥土壤硝态氮残留与淋失研究. 方瑞元,马友华,邹国元,徐凯,张东雷,张玉铎,张琳,王甲辰,谷佳林. 2013

[17]施氮水平对芥菜生长及土壤硝态氮残留的影响. 宁建凤,杨少海,邹献中,陈勇,孙丽丽,魏岚,巫金龙. 2010

[18]垄嵌和沟嵌式基质栽培对日光温室番茄产量及根区土壤氮磷残留的影响. 李宝石,李浩,王奇,刘文科. 2021

[19]施用磷肥对春小麦产量与吸氮特性及土体中硝态氮累积的影响. 张爱平,刘汝亮,李友宏,杨世琦,杨淑静,杨正礼. 2009

[20]不同种植方式和施肥对旱地春玉米土壤硝态氮残留的影响. 谢永春,郭天文,刘国一. 2018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