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菌发酵黑青稞甜醅工艺优化及品质特性研究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张杰

作者: 张杰;张文刚;党斌;杨希娟

作者机构:

关键词: 混菌发酵;黑青稞;工艺优化;挥发性风味物质

期刊名称: 核农学报

ISSN:

年卷期: 2022 年 012 期

页码: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为改善单一菌株发酵制备青稞甜醅的风味与口感,提高其质量品质,本试验采用米根霉和酵母菌为发酵菌株,以氨基酸态氮含量及感官评分为指标,确定混菌发酵黑青稞甜醅的最佳工艺条件,并比较单一菌株发酵黑青稞制品与混菌发酵黑青稞制品中酚类物质含量、抗氧化活性及风味物质组成的差异。结果表明,混菌发酵黑青稞制品最佳发酵条件为:发酵温度33℃,发酵时间48 h,菌种比例(酵母菌J7∶米根霉)1∶1.20,接种量6.81%,在此条件下混菌发酵黑青稞制品的氨基酸态氮含量为9.32 mg·100 g-1,感官评分为95.48分。与单一菌株发酵黑青稞制品相比,混菌发酵黑青稞的黄酮含量(32.22 mg·100 g-1)、多酚含量(230.68 mg·100 g-1)及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95.03μmol·L-1)显著提高。气相色谱-质谱(GC-MS)分析结果表明,酵母菌单独发酵的黑青稞中共检出33种挥发性风味物质,米根霉单独发酵的黑青稞中共检出41种挥发性风味物质,混菌发酵的黑青稞中共检出46种挥发性风味物质,其中酯类和醇类是3种发酵方式黑青稞制品的主要风味组分。混菌发酵黑青稞的醇类、酯类和酸类种类及含量均显著高于其余两种发酵方式,其相对含量分别达到59.09%、29.44%和6.46%,风味更丰富。综上分析,混菌发酵使黑青稞制品在功能及风味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本研究结果为混菌发酵黑青稞制品的开发和应用奠定了基础。

分类号: TS210.4

  • 相关文献

[1]香糟大黄鱼混菌发酵工艺及物质成分变化研究. 刘安齐,郭全友,杨絮,石钰琢,李保国. 2022

[2]藜麦酸奶混菌发酵工艺优化及品质与风味评价. 常嘉乐,张婷,袁亚宏,岳田利. 2021

[3]基于混菌发酵的鳜鱼发酵工艺优化与品质分析. 吴燕燕,王悦齐,沈颖莹,陈茜,李春生,赵永强,杨少玲,潘创,李来好. 2022

[4]隆子黑青稞花色素提取工艺研究. 李京城,张国强,张唐伟. 2019

[5]乳酸菌和米根霉混合固态发酵对黑青稞生化成分的动态变化. 张杰,张文刚,党斌,杨希娟,韩燕. 2019

[6]光照对黑青稞萌发过程中褪黑素、酚类物质含量和抗氧化活性的影响. 朱雪洋,孟想,徐宁莉,陶谨,张莉方,张国强. 2021

[7]黑青稞花青素研究进展. 朱明霞,白婷,张玉红. 2023

[8]模拟干旱胁迫下7个黑青稞品种的萌发特性与抗旱性评价. 宋国英,刘国一,边巴卓玛. 2021

[9]西藏隆子黑青稞产业发展的思考. 索朗旺堆,普布贵吉. 2022

[10]不同灭酶方式对黑青稞籽粒结构、营养组成及抗氧化性能的影响. 李孟佳,佟立涛,范蓓,刘丽娅,王姗姗,孙若琪,王凤忠,王丽丽. 2022

[11]紫青稞色素提取工艺研究. 张文会. 2017

[12]隆子黑青稞花青素提取及体外抗氧化活性分析. 朱明霞,张玉红. 2024

[13]西藏隆子黑青稞产量与农艺性状灰色关联度分析. 刘国一,谢永春,普布贵吉,李雪,张华国. 2019

[14]响应曲面法优化西藏黑青稞中多酚提取工艺. 次仁德吉. 2022

[15]西藏黑青稞氮磷钾配施效果研究. 付丹丹,谢永春,普布贵吉. 2021

[16]西藏不同黑青稞品种的农艺性状和营养品质分析. 谭大明,谭海运,刘国一,谢永春,张华国,边巴卓玛. 2018

[17]灵芝、金针菇混合发酵饮料的研制. 苗敬芝,李振宇,董玉玮. 2013

[18]紫薯杏鲍菇复合果醋混菌发酵工艺. 王陶,李文,董玉玮,张传丽,李同祥. 2016

[19]灵芝和金针菇混和发酵提高锌产量的工艺研究. 苗敬芝,董玉玮,耿治飞. 2013

[20]金针菇、灵芝混菌发酵型饮料的制备及其活性物质的检测. 董玉玮,苗敬芝,曹泽虹,刘辉. 2014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