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北部亚洲玉米螟[Ostrinia furnacalis(Guene)]生态型的初步研究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李建平

作者: 李建平;王蕴生;谢为民;杨桂华

作者机构:

关键词: 亚洲玉米螟;临界光周期;生态型

期刊名称: 玉米科学

ISSN: 1005-0906

年卷期: 1992 年 00 期

页码: 69-72

摘要: 本文报道了从1989~1991年对采自山西省运城(北纬35°02′,三代区)辽宁省熊岳城(北纬40°11′,二代区)、吉林省白城(北纬45°37′,二代区)、吉林省公主岭(北纬43°31′,一、二混发区代)、吉林省敦化(北纬43°23′,一代区)和黑龙江省克山(北纬48°02′,一代区)的亚洲玉米螟种群对不同温度和光周期的反应及生长发育速率等进行了研究,以明确亚洲玉米螟在我国北部是否存在生态型(Ecotype)。初步研究结果表明,从上述地区采集的亚洲玉米螟种群存在3个不同的生态型:(1)运城生态型(暂定,下同):50%幼虫滞育的临界光周期为14.0小时。这一类型的幼虫滞育对光周期变化敏感,对温度变化不敏感。(2)白城生态型:幼虫滞育临界光周期约为14.5小时。这一类型的幼虫滞育对温度和光周期的变化都比较敏感。(3)克山生态型:幼虫滞育临界光周期约为15.0小时。在本研究中还发现,在某类地区,同一地区不同化性的亚洲玉米螟对光温反应也有所不同;不同生态型的幼虫期和蛹期也有差异,即在发育速率上有所不同。如运城和白城生态型的幼虫期和蛹期在相同条件下比克山生态型短。克山(雌)同运城(雄)种群杂交,其F_1,代的幼虫滞育临界光周期表现居中,说明其遗传有稳定性。

分类号:

  • 相关文献

[1]亚洲玉米螟不同化性类型的光周期反应. 周大荣. 2000

[2]二化螟滞育及抗寒性的初步研究. 蒋宏华. 2005

[3]光周期对大草蛉(Chrysopa pallens)滞育及发育的影响. 时爱菊,徐洪富,刘忠德,赵静,张帆,许永玉. 2008

[4]贵州野生茶树资源的地理分布与生态型. 田永辉,梁远发,鄢东海,罗显扬,周国兰. 2008

[5]油菜生态型雄性不育材料H90S温光特性研究. 王华,汤晓华,李厚英,赵继献. 2003

[6]贵州野生茶树资源的地理分布与生态型. 田永辉,梁远发,鄢东海,罗显扬,周国兰. 2008

[7]油菜生态型胞核不育系H90S的应用研究. 王华,汤晓华,赵继献. 2001

[8]长日对大麦幼穗分化及产量性状的影响. 钟代彬,何立人,李正伟. 1994

[9]青海蚕豆地方品种资源的生态型与地理分布. 刘玉皎. 2007

[10]江苏粳稻食味品质育种研究进展与启示. 龚红兵,曾生元,李闯,林添资,景德道,钱华飞,余波,盛生兰,左示敏,陈宗祥,张亚芳,潘学彪. 2014

[11]环境条件对江苏粳稻食味品质的影响. 龚红兵,曾生元,李闯,林添资,景德道,钱华飞,余波,盛生兰,左示敏,陈宗祥,张亚芳,潘学彪. 2013

[12]优良生态型经济观赏树种-香茶蔗子. 王志涛. 2012

[13]优良生态型经济观赏树种——香茶藨子. 王志涛. 2012

[14]不同生态型油菜品种抗跳甲资源筛选. 余青兰,冯纪年. 2013

[15]白三叶气候生态型聚类分析. 李向林,蒋文兰. 1990

[16]不同生态型低AC稻米蒸煮和食味品质特性研究. 邹茜,邵源梅,黄平,李华慧,辜琼瑶,郭咏梅,李少明. 2019

[17]不同生态型小麦品种生长发育特性的研究. 季书勤,吕印谱,宋保谦. 2000

[18]北部湾雷州沿岸鱼类资源现状研究. 孙德雄,刘宣,区又君,李加儿,欧春晓,江海声. 2008

[19]生态型有机营养复合液肥在辣椒、荔枝、西瓜上的喷施效果. 龙淑珍. 2007

[20]内蒙古几种野生牧草生态型的研究 Ⅲ 冷蒿. 李敬忠,赵书元,刘忠. 1997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