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米碳肥料增效剂在晚稻上的应用效果初报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钱银飞

作者: 钱银飞;邵彩虹;邱才飞;陈先茂;李思亮;左卫东;彭春瑞

作者机构:

关键词: 纳米碳肥料增效剂;晚稻;产量;氮素利用

期刊名称: 华北农学报

ISSN: 1000-7091

年卷期: 2010 年 25 卷 S2 期

页码: 249-253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在南方双季稻地区,以不施肥和相同施氮量不添加纳米碳肥料增效剂的肥料为对照,研究了纳米碳肥料增效剂改良不同肥料对超级杂交晚稻丰源优299产量形成及氮素释放、氮素吸收利用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三种肥料品种在添加纳米碳肥料增效剂后,均能协调增加穗数、每穗颖花数、结实率以及千粒重而增产。同时增加纳米碳肥料增效剂后能减缓肥料释放速度,减少肥料流失,提高分蘖以后的稻株叶面积指数,提高干物质积累量,增强氮素吸收利用能力。

分类号: S511.33

  • 相关文献

[1]行株距配置对超高产早晚稻产量的影响. 林洪鑫,潘晓华,石庆华,彭春瑞,吴建富,雷享亮. 2011

[2]晚稻新品种比较试验. . 2013

[3]稻茬高度对谷林套播油菜生长发育及产量形成的影响. 郑伟,肖国滨,肖小军,李亚贞,陈明,刘小三,黄天宝,吴艳,叶川. 2017

[4]洞庭湖地区直播晚稻品种(组合)筛选. 王天抗,危家文,周虹,王建龙. 2018

[5]钵苗移载对单季晚稻生育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姚月明,沈明星. 2000

[6]减量化肥配施紫云英绿肥对早稻种植效益及晚稻后效的影响. 詹鹏,黄琳,李培根,周剑雄. 2020

[7]播期和栽插密度对晚稻鄂粳403产量及农艺性状的影响. 李培德,徐华山,方国成,杨国才,刘凯,陈志军,周雷,闸雯俊,李三和,游艾青. 2017

[8]不同叶面肥对晚稻叶片衰老和产量的影响. 何虎,杨宙,邱在辉,肖宇龙,帅鹏,付高平. 2020

[9]不同栽培密度对博优225产量与氮利用效率的影响. 陈健晓,林朝上,胡春花,符研. 2012

[10]寒露风对双季晚稻品种产量构成和品质的影响. 林洪鑫,胡启锋,肖宇龙,余传源,何虎,黄国娟. 2016

[11]钾对不同晚稻品种产量及钾素吸收利用的影响. 聂军,廖育林,谢坚,鲁艳红. 2017

[12]超级稻桂两优2号在广西多个生态点作早晚稻种植的产量差异分析. 梁天锋,唐茂艳,陈雷,张晓丽,陈仁天,陈彩虹,李炜,吕荣华. 2014

[13]减施化肥条件下翻压不同量紫云英对双季稻生长和产量的影响. 李双来,李登荣,胡诚,乔艳,李四斌,陈云峰. 2012

[14]不同耕作方式及泥浆沉实时间对机插晚稻干物质积累及产量的影响. 潘孝晨,唐海明,肖小平,李超,汤文光,汪柯,程凯凯,郭立君. 2018

[15]腐秆剂在稻草还田中的应用研究探讨. 胡慈云,程国金,汤文光,汪柯,唐海明. 2011

[16]秧龄对不同类型机插晚稻产量形成的影响. 赵锋,皮楚舒,张旅峰,章桃娟,程建平,柯青霞,徐顺文. 2016

[17]稻草不同还田方式对晚稻田土壤供肥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汤海涛,汤文光,申文桥. 2008

[18]不同配比施肥对晚稻产量和经济性状的影响. 戴金鹏,鲁艳红,聂军,袁向红,廖育林,谢坚. 2012

[19]不同秧龄对双季稻早衰的影响研究. 龙丘陵,李祖章,刘光荣,孙刚,杨忠保. 2006

[20]播期对长江下游不同类型晚稻品种产量的影响及其与水稻全育期温光资源配置间关系. 冯向前,殷敏,王孟佳,马横宇,刘元辉,褚光,徐春梅,章秀福,王丹英,张运波,陈松. 2022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