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甲虫蒲螨对桃蚜控制潜能的研究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李立涛

作者: 李立涛;贺丽敏;许长新;焦蕊;王英杰;郭勇;刘师源

作者机构:

关键词: 中华甲虫蒲螨;桃蚜;寄生反应;生物防治

期刊名称: 河北农业科学

ISSN: 1008-1631

年卷期: 2022 年 26 卷 006 期

页码: 56-59,94

摘要: 中华甲虫蒲螨(Pyemotes zhonghuajia Yu,Zhang&He)是我国一种重要的寄生性天敌,在双条杉天牛、光肩星天牛和杨干象等害虫防治应用中表现出良好的控制作用.本研究旨为探讨中华甲虫蒲螨对桃蚜的控制潜能.在显微镜下,观察了中华甲虫蒲螨对桃蚜的寄生过程;分别在室内离体桃叶片上和田间桃园,进行了释放蒲螨防治桃蚜的效果试验.结果表明:1头中华甲虫蒲螨雌螨接入到载有60头桃蚜的离体桃叶片上,中华甲虫蒲螨最快可以在6 min 48 s完成对桃蚜搜寻、叮刺并致死的过程,平均需时23 min 8 s,24 h内最多可以杀死5头桃蚜,平均杀死量3.6头;室内按螨蚜比1:1释放中华甲虫蒲螨防治桃蚜,24 h桃蚜的校正死亡率可达73.22%;田间每被害梢释放2管蒲螨,10 d后的防治效果可以达到82.74%,防治效果明显.蒲螨对桃蚜表现出了较好的控制能力,可为桃蚜的田间防治提供一种新的生物防治手段.

分类号: S436.621.2+1

  • 相关文献

[1]中华甲虫蒲螨和管氏肿腿蜂联合控制双条杉天牛初探. 胡帅,罗立平,孙猛,杨禹,温俊宝. 2023

[2]小麦-玉米蚜-龟纹瓢虫载体植物系统的构建初探. 邓从双,李姝,王甦,张帆,庞虹. 2014

[3]释放方法对异色瓢虫防控辣椒桃蚜效果的影响. 张天澍,常晓丽,滕海媛,袁永达,王冬生. 2018

[4]释放方法对异色瓢虫防控辣椒桃蚜效果的影响. 张天澍,常晓丽,滕海媛,袁永达,王冬生. 2018

[5]温度对不同虫态异色瓢虫捕食桃蚜功能反应的影响. 张浩,王金彦,陈义娟,赵杰,周跃,蒋杰贤,季香云. 2023

[6]释放异色瓢虫对北京温室甜椒和圆茄上桃蚜的控害效果. 李姝,王甦,赵静,杨丽文,高希武,张帆. 2014

[7]设施栽培条件下异色瓢虫对辣椒桃蚜防控效果研究. 赵战马,徐晞晟,池委洪,吕佳,蒲占湑. 2023

[8]应用中华甲虫蒲螨防治钻蛀性害虫. 贺丽敏,焦蕊,于丽辰,许长新,郝宝锋,张春玲,郭爱英. 2009

[9]中华甲虫蒲螨寄生合欢巢蛾幼虫初报. 贺丽敏,焦蕊,于丽辰,许长新,郝宝锋. 2014

[10]人工繁殖中华甲虫蒲螨的替代寄主研究. 贺丽敏,于丽辰,焦蕊,许长新,郝宝锋. 2011

[11]球孢白僵菌和中华甲虫蒲螨对冷杉梢斑螟杀虫作用及其相关酶活性影响. 刘行,聂振业,迟德富,贺丽敏. 2023

[12]48%乐斯本乳油防治桃树蚜虫的效果. 杨辉,张秀云,刘廷良,杨光. 2000

[13]噻虫嗪种薯包衣对马铃薯桃蚜取食行为的影响. 李昭煜,刘永刚,李佳佳,张海英. 2016

[14]菊杀混剂对桃蚜抗生发展的影响研究. 吴金泉. 1996

[15]植物防御信号物质JA/SA对桃蚜解毒酶谷胱甘肽-S-转移酶及唾液腺基因C002表达诱导反应. 范佳,赵兴延,刘勇,孙京瑞. 2016

[16]桃蚜体内与病毒结合的共生菌BUCHNERA GROEL基因的克隆和序列分析. 吴云锋,林林,梁小波,张建新,周广和. 2002

[17]桃蚜体内与病毒结合的共生菌Buchnera groEL基因的克隆和序列分析. 吴云锋,林林,梁小波,张建新,周广和. 2002

[18]桃蚜体内与病毒结合的共生菌Buchnera groEL基因的克隆和序列分析. 吴云锋,林林,梁小波,张建新,周广和. 2002

[19]白僵菌对桃蚜的毒力测定及其再侵染研究. 张泽华,农向群,高松,王广君,张礼生. 2008

[20]桃蚜乙酰胆碱酯酶基因克隆及我国多地区桃蚜S431F突变频率检测. 刘晓岚,田兆丰,李永丹. 2018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