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猕猴桃果实主要营养成分含量在后熟过程变化的研究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谢鸣

作者: 谢鸣;陈学选;高秀珍;蒋桂华;赵安祥

作者机构:

关键词: 氨基酸;维生素C;碳水化合物;后熟;中华猕猴桃

期刊名称: 园艺学报

ISSN: 0513-353X

年卷期: 1991 年 02 期

页码: 173-176

收录情况: CSCD

摘要: 猕猴桃是一种呼吸跃变型果实,采后要经过一个完熟过程或人工催熟处理。关于后熟过程的果实成分变化,国外对美味猕猴桃(Actinidia deliciosa)有了不少研究,一般认为,适期采收的果实必须完成这种化学变化,才能达到最好的食用品质。 中华猕猴桃(Actinidia chinensis Planch.)原产我国,据1988年农业部优质农产品开发服务中心报道,全国栽培面积已有5万余亩,年产量达百万Kg。迄今,国内外对于该种在后熟过程的果实成分变化,尚未展开系统的研究。本文旨在探索氨基酸、维生素C和碳水化合物等营养成分在后熟过程中的变化规律,并根据碳水化合物变化探明采收成熟度与果实品质的关系,为获得优质猕猴桃及其采后生理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材料与方法 一、供试材料 为本院猕猴桃试验园栽植的‘LQ─8’和‘LQ─25’两个优良株系(1988年11月通过浙江省科委鉴定),均从中华猕猴桃野生群体中选出。果实成熟度以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计。从9月上旬起,定期测定果实成熟度,以确定采收期。果实采后用0.05mm厚的聚乙烯塑料袋包装,每袋装10个果,共80袋,封口后置于水果周转箱内。库温18°± 2℃ ,相对湿度85%。每隔 2天从中取出5袋分析1次果实营养成分,试验重复3次。

分类号:

  • 相关文献

[1]中华猕猴桃果实采后糖、酸和维生素C含量的变化. 周国忠,刘娟. 1986

[2]枇杷花发育进程中氨基酸和碳水化合物代谢的变化. 徐红霞,李晓颖,陈俊伟. 2020

[3]桃花芽分化期蛋白质、氨基酸和碳水化合物含量的变化. 孙旭武,李唯,王力荣,朱更瑞,方伟超. 2004

[4]玉米胚乳突变基因与互作对籽粒成份的影响 Ⅲ.su_1基因与sh_2、bt_2基因的互作效应及其利用价值. 李学渊,刘纪麟. 1993

[5]宁夏枸杞新品种“宁杞1号”中氨基酸和维生素C、B_1的含量分析. 高向东,姚文兵,李隽,吴梧桐,姚文海,张小波. 1995

[6]几种生化物质与辣椒抗蚜性的相关性. 陈青. 2002

[7]四川叶用芥菜主要营养成分分析. 李跃建,房超,蔡鹏,杨宏,刘小俊,梁根云. 2014

[8]新疆柯坪芜菁根的营养成分分析. 王永刚,丘雁玉,李薇. 2019

[9]用流式细胞仪鉴定中华猕猴桃的多倍体. 朱道圩,杨宵,郅玉宝,易明林,理莎莎,符真珠. 2007

[10]中华猕猴桃的开花坐果特性研究. 金方伦,万敏,周光萍,黎明,韩成敏,敖学希,罗会贤,徐琼. 2013

[11]水果之王-中华猕猴桃. 翁伯奇. 1997

[12]中华猕猴桃基因组可变剪接事件鉴定及分析. 周晏秋,覃瑞,刘胜毅,李刚,黄军艳. 2015

[13]黄肉猕猴桃新品种先沃1号. 宋放,陈奇. 2023

[14]中华猕猴桃新品种丰悦及翠玉果实发育规律研究. 钟彩虹,王中炎. 2003

[15]全红型猕猴桃新品种“红宝石星”. 齐秀娟. 2011

[16]优质耐贮中华猕猴桃新品种翠玉. 王中炎,卜范文,蔡金术. 2002

[17]中华猕猴桃雄性营养系选配的研究. 蒋桂华,高秀珍,谢鸣,陈学选. 1990

[18]28个云南野生中华猕猴桃单株果实品质分析及综合评价. 梁艳萍,丁仁展,杨书宇,陈瑶,陶虹,李坤明. 2023

[19]黄肉无毛猕猴桃新品种鄂猕猴桃3号. 陈庆红. 2006

[20]中华猕猴桃“素香”品种的选育研究. 陈东元,黄建民,吴美华,龙路芳,谢玲超. 1999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