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光谱指数进行冬小麦变量施肥的可行性及其效益评价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梁红霞

作者: 梁红霞;赵春江;黄文江;马友华;刘良云;王纪华;薛绪掌

作者机构:

关键词: 变量施氮;冬小麦;光谱特征值;OSAVI;生物量

期刊名称: 遥感技术与应用

ISSN: 1004-0323

年卷期: 2005 年 20 卷 05 期

页码:

收录情况: CSCD

摘要: 变量施肥技术作为精准农业一个新的发展方向,如果能以适时获得的高光谱数据代替传统繁琐的实验室土壤养分测定数据来指导变量施肥实践,那将对我国精准农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研究根据冬小麦起身拔节期冠层光谱数据,选用反映冬小麦长势信息的优化土壤调节植被指数(OSAVI)进行变量施肥,对光谱指数(OSAVI)指导变量施肥实践的可行性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起身拔节期的冠层光谱特征值与产量之间表现出很好的线性相关关系,可以根据起身期的冠层光谱特征值预测当季作物目标产量。对变量施肥效益也做了研究,结果显示通过变量施肥能够改善冬小麦的长势差异状况,显著提高了冬小麦籽粒产量,降低各处理产量之间的变异,但各处理籽粒品质之间的差异却略有增加。

分类号: TP79

  • 相关文献

[1]基于光谱指数的变量施肥对冬小麦产量构成的影响及其效益分析. 蒋阿宁,黄文江,赵春江,刘良云,王纪华,刘克礼. 2007

[2]应用波段深度分析和偏最小二乘回归的冬小麦生物量高光谱估算. 付元元,王纪华,杨贵军,宋晓宇,徐新刚,冯海宽. 2013

[3]基于AquaCrop模型的北京地区冬小麦水分利用效率. 邢会敏,徐新刚,冯海宽,李振海,杨福芹,杨贵军,贺鹏,陈召霞. 2016

[4]基于随机森林算法的冬小麦生物量遥感估算模型对比. 岳继博,杨贵军,冯海宽. 2016

[5]融合无人机光谱信息与纹理信息的冬小麦生物量估测. 刘畅,杨贵军,李振海,汤伏全,王建雯,张春兰,张丽妍. 2018

[6]抗旱节水冬小麦品种衡H1401主要性状分析与评价. 柳斌辉,王变银,陈朝阳,张文英,张晓. 2021

[7]基于无人机高光谱和数码影像数据的冬小麦生物量反演. 李天驰,冯海宽,朱贝贝,范园园,金丽妍,成倩,李倩雨. 2020

[8]基于无人机数码影像的冬小麦株高和生物量估算. 陶惠林,徐良骥,冯海宽,杨贵军,杨小冬,苗梦珂,代阳. 2019

[9]保水剂用量对小麦不同生育期根系生理特性的影响. 杨永辉,武继承,吴普特,黄占斌,赵西宁,管秀娟,何方. 2011

[10]基于无人机数码影像的冬小麦生物量估算. 杨福芹,杨佳琪,陈旭阳,冯海宽,石帅杰,黄倩倩. 2022

[11]灌溉制度和品种对冬小麦产量性状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付佳祥,党红凯,李晓爽,柴春岭,高惠嫣,王晓玲,刘宏权. 2022

[12]基于同化物分配的冬小麦节间形态参数模型. 陈昱利,杨平,张文宇,张伟欣,诸叶平,李世娟,巩法江,毕海滨,岳霆,曹宏鑫. 2017

[13]遥感光谱指标和神经网络结合的冬小麦地上部生物量估测. 张传波,李卫国,张宏,李伟,马廷淮,张琤琤,陈华. 2022

[14]基于生物量的冬小麦越冬前植株地上部形态结构模型. 杨平,张文宇,张伟欣,诸叶平,李世娟,巩法江,毕海滨,岳霆. 2016

[15]供水深度与冬小麦根系发育的关系. 马瑞昆,蹇家利,贾秀领,刘淑贞. 1991

[16]基于无人机影像与GA-BP神经网络的生物量估算. 杨福芹,李天驰,冯海宽,解鹏,陈超,高磊磊. 2023

[17]基于生物量的越冬期后小麦地上部几何参数模型研究. 张红英,李世娟,诸叶平,刘海龙,李书钦,刘文超. 2017

[18]冬小麦生物量高光谱遥感监测模型研究. 贺佳,刘冰峰,郭燕,王来刚,郑国清,李军. 2017

[19]基于生物量的冬小麦穗部主要形态参数模型. 杨平,张文宇,张伟欣,诸叶平,李世娟,巩法江,毕海滨,岳霆. 2017

[20]基于无人机数字表面模型的冬小麦生物量估算模型构建及迁移能力分析. 郭燕,贺佳,曾凯,张彦,张红利,郑国清,王来刚. 2024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