烘箱加热法测定土壤有机质的改进研究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井玉丹

作者: 井玉丹;王家嘉;裴欢;李倩

作者机构:

关键词: 土壤;有机质;烘箱加热法;重铬酸钾容量法

期刊名称: 中国土壤与肥料

ISSN: 1673-6257

年卷期: 2023 年 010 期

页码: 245-250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全国第三次土壤普查已经启动,为确保土壤有机质测定准确度的同时,提高其测定的效率、降低其测定的技术难度也十分必要.采用不同学者确定的相同试验时间、不同试验温度条件下的烘箱加热法测定土壤有机质进行对比研究,并分析其与油浴法测定土壤有机质的差异.结果表明,在 130、150、180℃3 个恒温加热条件下,150℃恒温条件表现出更好的精密度、准确度和重现性;通过差异显著性分析,加热温度为 150℃的测定值与油浴法测得的土壤有机质的测定值差异不显著;油浴加热法测定的土壤有机质含量(x)与烘箱加热法(150℃,30 min)测定的土壤有机质含量(y)呈极显著正相关,回归方程为y = 1.0106x + 0.3418(r2 = 0.999>r0.01=0.661);油浴法测定的土壤有机质标准差为 0.14~0.68 g/kg,相对标准偏差为 0.45%~6.43%,而烘箱加热法测定的土壤有机质标准差为 0.06~0.25 g/kg,相对标准偏差为 0.17%~2.25%,表明烘箱加热法(150℃,30 min)测定土壤有机质比油浴法的精确度更高,重现性更好.在 30 min恒温保温条件下,烘箱加热法测定土壤有机质的最优保温温度为 150℃,可以替代油浴法测定土壤有机质,并且更加准确、快捷、绿色、高效、安全.

分类号:

  • 相关文献

[1]烘箱加热法测定土壤有机质的研究. 耿暖,唐玉霞,王慧敏,段冰冰. 2017

[2]基于有机肥料新标准的有机质测定方法分析. 马征,张伯松,徐长英,郑福丽,魏建林,田叶. 2013

[3]不同月份乌龙江湿地土壤有机质、全氮以及微生物数量动态变化. 陈丽华,陈涵贞,苏德森,吕新,李玥仁. 2009

[4]不同海拔蔗区土壤有机质、全氮含量和pH值特征. 刀静梅,刘少春,张跃彬,郭家文,樊仙,李如丹,高欣欣,邓军,方志存,彭秋连. 2017

[5]含水率对土壤有机质含量高光谱估算的影响. 司海青,姚艳敏,王德营,刘影. 2015

[6]植烟土壤有机质含量与有机肥施用概况. 曹鹏云,鲁世军,张务水. 2004

[7]土壤有机质检测技术的改进. 杨喆,陈秋生,艾丹,张强,殷萍,刘烨潼. 2016

[8]植被恢复对重金属污染土壤有机质及团聚体特征的影响. 徐磊,周俊,张文辉,崔红标,刘海龙,刘创慧,梁家妮,周静. 2017

[9]长期秸秆粉碎还田对水稻产量和耕地质量的影响. 陈红金,陶云彬,吴春艳. 2019

[10]连续5年配施有机肥茶园土壤活性铝含量变化状况. 吴志丹,江福英,尤志明,李刚,翁伯琦. 2019

[11]~(115)CD在小青菜中的残留. 章家骐,孙耀琛,贾文霞,王德平. 1985

[12]土壤有机质含量测定的不确定度评定. 张晓娟,汪聪慧,范中南,黄金丽. 2011

[13]土壤pH、有机质和含水氧化物对镉、铅竞争吸附的影响. 林大松,徐应明,孙国红,戴晓华. 2007

[14]黑土典型区土壤有机质遥感反演. 刘焕军,赵春江,王纪华,黄文江,张新乐. 2011

[15]施用化肥和秸秆对土壤有机质含量及性质的影响. 马俊永,陈金瑞,李科江,曹彩云,郑春莲. 2006

[16]长期定位施肥对土壤有机无机复合体中有机质和微量元素含量的影响. 史吉平,张夫道,林葆. 2003

[17]福建冷浸田土壤微生物及养分特征分析. 邱珊莲,王飞,李晓燕,许小龙,陈济琛,林新坚. 2012

[18]胶园球囊霉素相关土壤蛋白质及有机质特征. 邓万刚,吴蔚东,林钊沐,祝飞. 2010

[19]我国苹果栽培区土壤参数近红外光谱检测研究. 董一威,黄金丽,孙宝利,白薇,范中南,王亚男,刘亚伟,仝乘风. 2008

[20]桂中南柑橘园区的土壤养分状况分析. 刘敏竹,易晓曈,杨超,陈香玲,付行政,李果果,彭良志,陈东奎,廖慧红,黄其椿,淳长品,赵洪涛,曹立,何义仲,凌丽俐. 2022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