噻虫嗪不同施药方式对点蜂缘蝽成虫的防治效果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王自杰

作者: 王自杰

作者机构:

关键词: 点蜂缘蝽;噻虫嗪;施药方式;防治效果

期刊名称: 乡村科技

ISSN: 1674-7909

年卷期: 2024 年 003 期

页码: 82-85

摘要: 为明确噻虫嗪的最佳施药方式和持效期,并用来指导生产中对点蜂缘蝽成虫的防治,选择3种不同施药方式对大豆盆栽进行处理,在施药不同天数后罩网接虫,在接虫3 d、7 d后分别调查死亡虫数,并计算田间防治效果。结果表明:种子包衣处理对点蜂缘蝽无防治效果;使用灌根方式施药时,在相同天数接虫的前提下,不同药剂浓度的防治效果为高浓度>中浓度>低浓度;与灌根方式相比,在施用相同浓度药剂、相同接虫天数的前提下,茎叶喷雾方式的即时药效最好。茎叶喷雾与灌根低浓度、中浓度的持效期均为5~10 d,灌根高浓度的持效期为10 d~15 d。虽然灌根高浓度的持效期比茎叶喷雾的更长,但二者的防治效果相差不多。茎叶喷雾的速效性远高于灌根方式,灌根方式的持效期略高于茎叶喷雾方式。综合考虑,在农业生产中建议采用茎叶喷施25%噻虫嗪水分散粒剂14.04 ga.i./hm2的方式防治点蜂缘蝽,药剂的有效间隔期为10 d。

分类号: S435.651

  • 相关文献

[1]新烟碱类药剂不同施药方式对油菜蚜虫的防控效果及其安全性. 韩松,刘爱芝,郭小奇,梁九进. 2016

[2]不同浓度噻虫嗪对点蜂缘蝽若虫体内保护酶和解毒酶活性的影响. 王自杰,杨芳哲,柳添杰,田鑫月,王月英,史树森,高宇. 2024

[3]不同浓度噻虫嗪对点蜂缘蝽为害大豆能力的影响. 丁宁,王自杰,曲昕,王龙,史树森,高宇. 2025

[4]不同施药方式对番茄上烟粉虱防效的比较. 王秋霞,郭美霞,李园,欧阳灿彬. 2014

[5]41.7%路富达SC不同施药方式对番茄根结线虫的防治效果. 席先梅,霍宏丽,韩平安,黄硕,融晓君,葛童,曹春玲. 2021

[6]GF-120防治橘小实蝇施药浓度与方式研究. 胡菡青,韦晓霞,陈瑾,蔡子坚,吴如健,潘少霖. 2009

[7]无人机施药防治桃园桔小实蝇的效果及成本评价. 宫庆涛,张坤鹏,彭金海,李桂祥,高晓兰,贾厚振,张祥全,张安宁. 2023

[8]不同生物药剂及施药方式对燕麦蚜虫的防治研究. 王颖,王静,徐洋帆,魏淑花,张蓉,班丽萍,尹学伟. 2024

[9]种子处理对棉花苗蚜的防治效果及对苗期生长的影响. 张谦,王树林,祁虹,冯国艺,王燕,雷晓鹏,梁青龙,林永增. 2019

[10]40%噻虫嗪·吡唑醚菌酯·萎锈灵悬浮种衣剂对棉花立枯病的防治效果. 师勇强,师勇强,王文魁,冯自力,魏锋,赵丽红,郭志刚,于宁,冯鸿杰,朱荷琴. 2020

[11]25%噻虫嗪SC防治盘育秧和水育秧害虫试验研究. 刘雪源,林蕴华,胡立冬,丁朝辉. 2009

[12]噻虫嗪灌根对四种叶菜上害虫的防治效果及残留检测. 万岩然,苑广迪,何秉青,袁江江,李晓宇,徐宝云,吴青君. 2018

[13]噻虫嗪种子包衣对燕麦蚜虫和红叶病的控制效果及农药残留分析. 李惠霞,张海英,郭建国,郭满库,何苏琴. 2012

[14]3代新烟碱类杀虫剂对小麦蚜虫的防治效果比较. 刘爱芝,韩松,郭小奇,梁九进,杨春英,曹秀,鲁传涛. 2017

[15]新烟碱类杀虫剂拌种防治麦蚜效果及安全性研究. 刘爱芝,韩松,梁九进. 2012

[16]噻虫嗪在棉叶中残留消解动态及对棉蚜的防治效果评价. 陈文静,赵静,张金磊,鲁立良,冯丽凯. 2021

[17]3种常用杀虫剂对广西蒙山地区柑桔木虱的防治效果. 刘吉敏,黄其椿,黄付超,黄露,杨思梅,邓铁军,韦丽荣. 2024

[18]噻虫嗪对B型烟粉虱成虫的毒力及田间药效试验. 徐宝云,肖利锋,吴青君,张友军,朱国仁. 2005

[19]新烟碱类杀虫剂拌种对麦蚜田间防效及药剂残留动态分析. 都振宝,苗进,武予清,陈锡岭,李广领,巩中军,段云,蒋月丽. 2011

[20]不同增效剂对噻虫嗪防治棉蚜的减量增效作用. 李进,张军高,王伟,雷斌. 2018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