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作物茬口对连作大豆产量及农艺性状的影响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薛庆喜

作者: 薛庆喜;杨思平;张玉春;官学凯;杨军;陈良

作者机构:

关键词: 大豆;连作;苜蓿茬;玉米茬

期刊名称: 大豆科学

ISSN: 1000-9841

年卷期: 2009 年 28 卷 01 期

页码: 81-84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为利用轮作换茬措施缓解连作大豆的危害和产量损失,研究了苜蓿、玉米和大豆3种作物茬口对连作大豆产量和农艺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苜蓿茬3年连作大豆比玉米茬3年连作大豆增产10.4%,比4年连作大豆极显著增产26.7%;玉米茬3年连作大豆比4年连作大豆显著增产14.7%。与4年连作大豆相比,苜蓿茬和玉米茬连作3年大豆的株高分别增加16.6 cm和14.7 cm、单株粒重分别增加7.0 g和3.7 g,差异均达极显著;苜蓿茬和玉米茬处理间的株高、单株粒重差异不显著。4年连作大豆的病粒率分别比苜蓿茬和玉米茬3年连作大豆的病粒率高4.54%和6.74%,差异达显著和极显著;苜蓿茬、玉米茬处理间的病粒率差异不显著。三个茬口处理之间大豆虫食粒率差异不显著。可见,对于连作大豆,苜蓿茬口优于玉米茬口和大豆茬口。

分类号: S565.1

  • 相关文献

[1]不同作物茬口对重茬和连作大豆产量及农艺性状的影响. 薛庆喜,宦立海,张玉春,宫学凯,杨军,陈良. 2006

[2]不同比例氮、磷、钾配合施用对白浆土区连作大豆生育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张喜林,周宝库,高中超,刘颖,王始峰,李树南,张艳. 2010

[3]轮作和连作对大豆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郑慧,杨继峰,董汉文,王雪娇,张静媛,朱知运,苏二虎,李强. 2016

[4]不同种植方式大豆根际土壤细菌多样性分析. 王芳,陈井生,刘大伟. 2018

[5]赤峰地区大豆连作年限的影响定位研究. 正月,李峰,周学超,秀梅,娜日娜,赵广军,丁素荣. 2020

[6]大豆长期连作施肥白浆土中锰营养的研究. 王永. 2004

[7]大豆连作土壤线虫群落结构的影响. 王进闯,王敬国. 2015

[8]大豆连作、轮作对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影响的研究进展. 孟凡钢,张鸣浩,饶德民,张伟,邱强,赵婧,闫晓艳,姚丽颖. 2017

[9]大豆在不同轮作体系下的土壤微生物研究概况. 陈乃实,王振,王丝语,姜晓明,刘念析. 2021

[10]不同茬口对大豆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马子竣,孙继英,汝甲荣,王怀鹏,刘玲玲. 2020

[11]大豆连作条件下土壤环境的变化及其危害. 王金龙,徐冉,王彩洁,撒得山. 2005

[12]大豆连作障碍及调控技术研究进展. 汪立刚,沈阿林,孙克刚,武继承. 2001

[13]不同连作年限对大豆根际土壤养分的影响. 孙磊. 2008

[14]长期不同种植模式对东北黑土微生物群落结构与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郭金瑞,宋振伟,朱平,高洪军,彭畅,邓艾兴,张卫建. 2016

[15]大豆连作下土壤环境条件变化的概述. 王金龙,徐冉,陈存来,王彩洁. 2000

[16]河西荒漠灌区不同耕作方式对作物产量的影响. 陈伟,孙建好,赵建华. 2012

[17]南疆风沙区小麦保护性耕作播种方式研究. 牛新湘,马兴旺,杨金钰,汪玉河,巴吾东,艾斯图拉,马雪琴. 2009

[18]小麦不同前茬土壤中的微生物活动及其作用. 陈子英,姚瑞麟,关妙姬,吳覌以,王湧清,吳瑞武. 1964

[19]不同茬口对土壤肥力和后作小麦的影响. 高惠民,林葆,張紹丽,周玉荣,周叔华,楊雨富. 1964

[20]南疆玉米茬地免耕播种小麦的表土作业技术研究. 牛新湘,马兴旺,汪玉河,巴吾东,依明尼牙孜,艾则孜,马雪琴,马海刚,赵立朴. 2009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