禽致病性大肠杆菌对氟喹诺酮类药物交叉耐药性研究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张健騑

作者: 张健騑;李跃龙;陈鲜花;余永鹏;王刚;尹烨华;谭滇湘

作者机构:

关键词: 氟喹诺酮类药物;交叉耐药性;抗菌作用;大肠杆菌

期刊名称: 广东农业科学

ISSN: 1004-874X

年卷期: 2005 年 02 期

页码: 73-75

收录情况: CSCD

摘要: 以广东省野外分离的 15 8株禽致病性大肠杆菌为样本 ,采用纸片扩散法敏感试验标准方法 ,测定氟喹诺酮类药物诺氟沙星、环丙沙星、左氟沙星、氧氟沙星、氟罗沙星、恩诺沙星在临床上的交叉耐药程度。结果显示 ,氟喹诺酮类药物之间存在不同程度的交叉耐药性 ,氟罗沙星对其他 5种试验药物的交叉耐药率为 96%~ 10 0 % ,而左氟沙星对其他药物的交叉耐药率最低 ,平均只有 42 .7% ;两种药物之间的交叉耐药率有的相同 ,但有的差异很大 ,说明交叉耐药性的产生可以是双向 ,也可以是单向或半单向 ,同时也揭示了氟喹诺酮类药物的抗菌机理并不完全相同

分类号: S852.61

  • 相关文献

[1]舒巴坦体外对阿莫西林和头孢噻肟抗大肠杆菌作用的影响. 赵增成,何元龙,吴建刚,付剑,逯月,阎佩佩. 2009

[2]一种高活力抗菌肽——假黑盘菌素的生产方法. 王楠,刘德虎. 2011

[3]猪肉组织中氟喹诺酮类药物残留检测. 张漫,李娜,高木珍,张宁,刘晓辉,王辉. 2014

[4]鸡源性沙门氏菌氟喹诺酮类耐药株与拓扑异构酶Ⅳ关系研究. 刘芳萍,李昌文,刘立新,李睿,罗鹏志,卢斯亮,张秀英. 2011

[5]介孔沸石材料负载传统基质用于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分析小分子化合物. 杨梦瑞,李鹏,王敏,周剑,刘芳,张丽媛. 2017

[6]高效液相-串联质谱法同时检测鸡蛋中金刚烷胺与四种氟喹诺酮类药物残留的研究. 吴维煇,何绮霞,殷秋妙,续倩,张展,林雪贤. 2016

[7]药动学-药效学结合模型及其在兽用抗菌药物中的应用. 杨亚军,李剑勇,李冰. 2011

[8]鸭疫里默氏菌对氟喹诺酮药物的主动外排作用. 金龙翔,程龙飞,陈红梅,潘异哲,黄瑜. 2014

[9]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渔业水环境中七种氟喹诺酮类药物含量. 高磊,王钟强,覃东立,陈中祥,吴松,汤施展,黄晓丽,孙承宇,黄丽,郝其睿,白淑艳,杜宁宁,李晨辉,王鹏. 2022

[10]氟喹诺酮类药物的多残留酶免疫分析研究. 潘孝成,祁克宗,朱良强,赵瑞宏. 2007

[11]鸡源性沙门氏菌氟喹诺酮类耐药株与拓扑异构酶IV关系研究. 刘芳萍,李昌文,刘立新,李睿,罗鹏志,卢斯亮,张秀英. 2011

[12]氟喹诺酮类药物残留检测方法研究进展. 潘孝成,赵瑞宏,祁克宗,朱良强. 2007

[13]直接竞争化学发光酶免疫法检测氟喹诺酮类药物方法的建立. 曹敬政,安静,蒋蔚,辛思培,宋斌,李思,王权,孙卫东. 2021

[14]黏杆菌素在动物中的研究与应用. 程古月,李俊,郝海红,王旭,刘振利,袁宗辉. 2017

[15]抗鸡大肠杆菌病中药复方筛选试验. 王建国,范寰,李秀丽,池晶晶,田向学,李富强,孟繁瑞,史慧玲,王文杰. 2015

[16]柑橘精油的提取及在食品保鲜中的应用. 田梦瑶,张映曈,胡花丽. 2020

[17]细菌耐药性及抗菌新药物研究进展. 牛琛,武果桃,王嘉翼. 2015

[18]乳酸链球菌素的分子结构、抗菌活性及基因工程研究. 韩德强,丁宏标,乔宇. 2005

[19]显齿蛇葡萄提取物抗菌作用的研究. 熊皓耳,何国庆,杨伟丽,张友胜. 2004

[20]苏云金芽胞杆菌—开放的基因组与多种功能. 束长龙,李一梅,张杰. 2017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