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3个NAC转录因子基因克隆与功能分析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王凤涛

作者: 蔺瑞明;徐世昌

作者机构:

关键词: 小麦;NAC转录因子;近等基因系;同源克隆

期刊名称: 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

ISSN: 1674-568X

年卷期: 2010 年 29 卷 04 期

页码: 37-43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摘要: NAC类转录因子参与植物基因在不同条件、不同发育期的表达调控,在植物的发育、生长及对外界的各种生物和非生物因子的胁迫应答中起关键的调控作用。本研究对非亲和条锈菌小种CYR32侵染诱导的抗条锈病基因Yr5近等基因系Taichung29*6/Yr5的cDNA文库进行筛选及同源克隆,获得了小麦3个NAC类转录因子的cDNA序列。序列分析结果表明,这3个转录因子都具有DNA结合结构域,即NAC结构域,且氨基酸序列在该结构域的A、B、C、D和E5个亚区高度保守;同时发现这3个NAC类转录因子都有核定位信号及相关的转录调控功能区域。通过系统进化树分析,发现其中之一的TaNAC1属于NAC转录因子家族第Ⅰ组的NAP亚组,TaNAC3属于ATAF1亚组,TaNAC5属于NAM亚组;根据系统进化树和相关基因的功能分析,我们推测小麦转录因子TaNAC1、TaNAC3和TaNAC5可能参与植物生长发育调控或对生物、非生物胁迫作出的应答反应。

分类号: S512.1

  • 相关文献

[1]小麦抗逆相关基因TaGB1的克隆及其表达特性分析. 王小婷,王文静,李波,杨雯晶,胡卫国. 2018

[2]小麦生长素结合基因TaABP1-D的克隆、功能标记开发及其与株高的关联. 乔麟轶,张磊,张文萍,赵光耀,王玺,贾继增. 2012

[3]小麦铁结合蛋白基因的同源克隆. 赵永亮,周荣华,贾继增. 2008

[4]小麦TaNAC-B072基因的克隆和表达分析. 陈文烨,杨帆,刘永伟,董福双,赵和,柴建芳,吕孟雨,周硕. 2020

[5]小麦NTL转录因子的全基因组鉴定及其在小麦与条锈菌互作过程中的表达变化分析. 王培,王凤涛,常洪雷,冯晶,郭青云,蔺瑞明. 2019

[6]小麦粘类CMS育性恢复基因的SSR分子标记与定位. 郭艳萍,张改生,程海刚,朱展望,张龙雨,牛娜,马守才,李红霞. 2009

[7]适用于小麦品质育种的一种A-PAGE方法. 高崇婧,张延滨,李集临,姜焕焕,赵海滨,宋庆杰,于海洋,张春利,辛文利,肖志敏. 2010

[8]基于性状和分子标记的小麦抗旱近等基因系的分离. 董建力,白海波,朱永兴,吕学莲,王娜,李树华. 2016

[9]2种遗传背景下小麦Wx近等基因系面粉及面制品色泽研究. 张晓,王灿国,别同德,于春花,赵芸. 2011

[10]小麦株高QTL Qph.nau-5B的效应评价. 韩玉洲,张勇,杨阳,顾正中,吴科,谢全,孔忠新,贾海燕,马正强. 2021

[11]苏麦3号感赤霉病近等基因系的选育及分子标记. 赵涵,陈佩度,赵寅槐,马正强,刘大钧. 2002

[12]小麦2+12和5+10亚基近等基因系间面粉品质差异的研究. 张延滨,辛文利,孙连发,肖志敏,祁适雨. 2003

[13]环境条件对“龙麦15”2+12和5+10HMW-GS近等基因系加工品质影响的研究. 张延滨,辛文利,孙连发,张春利,赵海滨,宋庆杰. 2002

[14]一对普通小麦姊妹系及其衍生的HMW-GS近等基因系中Glu-A1位点1和2~*亚基对烘烤品质的影响. 张延滨. 2001

[15]龙麦20小麦品种中7+8~*亚基和17+18亚基近等基因系间的品质差异. 张延滨,赵海滨,宋庆杰,于海洋,张春利,辛文利,肖志敏. 2008

[16]干旱胁迫对蜡质含量不同小麦近等基因系光合特性的影响. 杨彦会,马晓,张子山,郭军,李月楠,梁英,宋健民,赵世杰. 2018

[17]小麦三雌蕊近等基因系的主要农艺性状分析. 蔡鹏,魏淑红,彭丽娟,彭正松. 2013

[18]山西省不同生态区小麦叶锈菌毒性研究. 原宗英,武英鹏,李艳芳. 2001

[19]1992—1996年我国小麦叶锈菌毒性动态. 秦庆明,陈扬林,晏思白. 1998

[20]中国春小麦株高、育性近等基因系的建立及应用. 刘秉华,王山荭,杨丽. 1999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