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食两用型芝麻新品种冀黑芝1号生长发育规律研究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徐桂真

作者: 徐桂真;程增书;陈四龙;王瑾;李玉荣

作者机构:

关键词: 芝麻;冀黑芝1号;生长发育;定株观测

期刊名称: 河北农业科学

ISSN: 1008-1631

年卷期: 2009 年 13 卷 09 期

页码: 13-15

摘要: 以油食两用型芝麻新品种冀黑芝1号为试验材料,通过定株观测,分析其生长发育规律。结果表明:冀黑芝1号出苗后28~72 d茎生长速度较快,其中,出苗后34~43 d(即初花至盛花)茎日增长量最大(4.09 cm),是整个生育期生长最快的阶段。从出苗至第1对真叶出现需要8 d,之后叶片出现所需天数呈递减趋势,第10对真叶后1 d分生1对真叶。叶面积系数变化趋势与茎生长规律一致,前期叶面积系数较小,盛花期达到最大(6.12),盛花期后又逐渐减小,成熟期叶面积系数维持在2.05,保留15对功能叶。始花后9 d进入盛花期,日开花5.4~12.6朵/株,盛花期持续30 d左右,该期开花量占总花量的84.8%,盛花后开花量迅速减少,日开花量维持在0.2~2.2朵/株。下部节位蕾从现蕾至开花需要6 d,上部节位蕾需要3~4 d。

分类号: S565.303

  • 相关文献

[1]芝麻新品种冀黑芝1号的选育. 徐桂真,程增书,陈四龙,李玉荣. 2008

[2]不同芝麻品种生长发育规律研究. 张体德,杜振伟,梅鸿献,刘艳阳,郑永战. 2018

[3]不同施肥方式对芝麻生长发育的影响. 魏林根. 1999

[4]芝麻硼素营养与硼肥应用——Ⅰ、施硼对芝麻生长发育、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李志玉,郭庆元,涂学文,刘昌智,朱玉镜,张桂兰. 1990

[5]芝麻蒴果及种子的生长发育特性. 张秀荣,孙建,霍磊,何平. 2007

[6]渍害胁迫对不同耐湿性芝麻品种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 张建涛,李国强,周萌,陈丹丹,陈志君,郑国清. 2017

[7]种子辐射处理对芝麻产量及农艺性状的影响. 卫双玲,张体德,卫文星,张海洋,路凤银,梅鸿献. 2000

[8]丘陵山区芝麻高产高效关键栽培技术. 童晓利,李刚华,王庆南,赵荷娟,张海军. 2002

[9]芝麻新品种豫芝八号的选育. 卫文星,丁法元,卫双玲,张红. 1993

[10]芝麻新品种“吉芝2号”的选育与栽培技术. 包淑英,林志,高海,王佰众,郗登宝. 2008

[11]贵州省小宗油料作物种质资源考察及评价. 李正强,冉启湖,任庭波,郭贵敏. 1996

[12]芝麻产量性状与产量的灰色关联度分析. 李刚华,童晓利,徐生,赵荷娟. 2002

[13]核不育芝麻小孢子败育机理的细胞学研究. 高鸿善,柳家荣,屠礼传. 1992

[14]芝麻新品种辽品芝2号选育及栽培技术. 高德学,吴燕,刘澍才,孙会杰. 2010

[15]母鸡产蛋增多新法. 李焕如. 2000

[16]宁芝一号芝麻无公害生产技术规程. 童晓利,伍冠所,张礼浩,赵荷娟. 2009

[17]贵州芝麻种质资源主要表型性状的遗传多样性. 魏忠芬,杨胜先,李振动,李慧琳,奉斌,林涛. 2016

[18]芝麻灌浆特性与灌浆期籽粒中内源激素含量变化研究. 高桐梅,卫双玲,张海洋,李春明,李丰. 2012

[19]芝麻苗期抗茎点枯病鉴定技术研究. 高树广,倪云霞,李伟峰,王瑞霞,赵辉,杨修身,刘红彦,杨光宇. 2014

[20]麦田套播芝麻的栽培技术及增产效果分析. 张定选,卫文星,秦金栓,明顺丽,路凤银,彭宏超. 1997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