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n、Zn和Fe对醉马草内生真菌共生体麦角酰胺和麦角新碱含量的影响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万志文

作者: 万志文;冯疆蓉;王萍;李春杰

作者机构:

关键词: 醉马草;内生真菌;麦角酰胺;麦角新碱;Mn;Zn;Fe

期刊名称: 西北植物学报

ISSN: 1000-4025

年卷期: 2016 年 36 卷 07 期

页码: 1427-1434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该研究通过温室砂培试验,考察了不同浓度Mn、Zn和Fe处理对醉马草内生真菌共生体麦角酰胺和麦角新碱含量的影响,以明确共生体产碱所需3种微量元素的最佳浓度范围。结果表明:(1)在短时间(3周)处理下,共生体麦角酰胺和麦角新碱含量均在Mn~(2+)浓度为5.0mmol·L~(-1)时达到最大值,且显著高于其余Mn~(2+)浓度梯度;在较长时间(6、9周)处理下,其麦角酰胺含量在Mn~(2+)浓度为5.0mmol·L~(-1)时最大但增幅不明显,麦角新碱在对照(0.01mmol·L~(-1) Mn~(2+))处理下积累量达到最大,且显著高于其余处理。(2)共生体麦角酰胺含量在处理时间为3、6和9周时,Zn~(2+)处理均在7.0mmol·L~(-1)下达到最大值,且处理3周的含量显著高于其余处理时间;其麦角新碱在3个处理时间下均于Zn~(2+)浓度为21.0mmol·L~(-1)时达到最大值。(3)在不同处理时间下,共生体麦角酰胺的含量均在Fe浓度为6.0~12.0mmol·L~(-1)下达到最大值,且在3周时的含量显著高于其余处理时间;麦角新碱含量在第3、6周时均于Fe浓度为0mmol·L~(-1)下达到最大值,在第9周时则于Fe浓度为0.03mmol·L~(-1)条件下达到最大值。研究认为,高浓度短时间的Mn、Zn和Fe元素处理有利于刺激醉马草内生真菌共生体2种麦角碱的积累,可通过控制3种微量元素的浓度和共生体的生长时间来提高2种麦角碱的含量,为今后能萃取更高浓度的麦角酰胺和麦角新碱作为临床药剂或生物农药提供较精确的外界条件。

分类号: Q936

  • 相关文献

[1]温度对醉马草内生真菌共生体幼苗生长和生物碱产量的影响. 万志文,曹莹,陈振江,李春杰. 2016

[2]不同pH对醉马草内生真菌共生体幼苗生长和产碱的影响. 万志文,冯疆蓉,陈振江,曹莹,李春杰. 2016

[3]光照强度和光周期对醉马草内生真菌共生体幼苗生长和生物碱积累的影响. 刘静,万志文,陈振江,李秀璋,曹莹,李春杰. 2017

[4]刈割高度和频度对醉马草(Achnatherum inebrians)内生真菌共生体麦角生物碱的影响. 张兴旭,李春杰,南志标. 2011

[5]色氨酸对醉马草内生真菌共生体麦角生物碱含量的影响. 胡春霞,李秀璋,方爱国,李春杰. 2014

[6]乙烯利及水杨酸对醉马草幼苗生长及生物碱含量的影响. 王萍,张兴旭,赵晓静,李春杰. 2014

[7]重金属胁迫对醉马草生长及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 王萍,张兴旭,赵晓静,李春杰. 2014

[8]油棕不同叶序Fe、Mn、Cu、Zn的变化规律及测定. 刘立云,李艳,王萍,冯美利. 2008

[9]槟榔不同叶序Fe、Mn、Cu、Zn的测定与变化规律. 董志国,刘立云. 2010

[10]不同加工方式对梅花鹿三叉茸不同区段矿物质元素含量的影响研究. 孙伟丽,赵海平,张国坤,张伟,张婷,李光玉. 2018

[11]锰、水杨酸与内生真菌互作对醉马草种子萌发的影响. 万志文,王萍,张兴旭,李春杰. 2016

[12]原子吸收光谱法检测蔗汁中铁和锌含量的方法研究. 赵勇,朱建荣,刀静梅,马娟,李复琴,刘家勇,应雄美. 2018

[13]叶面肥对玉米籽粒中矿物元素的影响分析. 李文宗,李卫华,徐妙云,王磊. 2018

[14]小麦叶面喷施微肥对籽粒中矿物元素的影响分析. 李文宗,李有芳,李卫华,王磊. 2018

[15]外源激素与内生真菌互作对醉马草低温胁迫下种子萌发的影响. 柳莉,李秀璋,陈振江,郭长辉,吕卉,李春杰. 2016

[16]内生真菌对醉马草根际土壤线虫群落的影响. 郭长辉,李秀璋,柳莉,曹建新,李春杰. 2016

[17]喷施茉莉酮酸甲酯及感染内生真菌促进醉马草抗虫性的生理作用研究. 何雅丽,陈振江,魏学凯,张海娟,刘阳,刘辉,李春杰. 2020

[18]甲基托布津对醉马草种带内生真菌的灭菌活性. 李娜娜,赵玉凤,夏超,钟睿,张兴旭. 2016

[19]内生真菌对醉马草白粉病抗性的影响. 柳莉,郭长辉,吕卉,古丽君,李春杰. 2015

[20]内生真菌和丛枝菌根真菌互作对醉马草幼苗生长和镉耐性的影响. 赵振锐,钟睿,张兴旭. 2020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