瓜类疫霉菌对烯酰吗啉的敏感性及其室内抗药突变体研究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吴永官

作者: 程亮;康德贤;王益奎;付岗;李文嘉;黎炎;曾燕红

作者机构:

关键词: 瓜类疫霉;烯酰吗啉;敏感性;突变体

期刊名称: 热带作物学报

ISSN: 1000-2561

年卷期: 2016 年 37 卷 10 期

页码: 1986-1991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对采自广西6个冬瓜和黄瓜产区的116株瓜类疫霉菌进行烯酰吗啉的敏感性检测。结果表明:敏感菌株和中间型菌株分别占测试菌株的8.6%和91.4%,以中间型菌株为优势菌群,所有样区均未检测到抗性菌株;待测菌株的EC50值范围为0.081 3~1.340 0μg/m L,最不敏感菌株是最敏感菌株的16倍,平均EC50值为(0.274 6±0.092 8)μg/m L;116株瓜类疫霉对烯酰吗啉的敏感性分布呈单峰曲线,未出现敏感性下降的亚群体,可将其单峰曲线作为瓜类疫霉对烯酰吗啉的敏感性基线,将烯酰吗啉对该病原群体的平均EC50值作为田间抗药性检测的参考标准。通过室内对敏感菌株进行药剂驯化选育20代,获得抗性指数大于2.0的抗药突变体3株;采用紫外线处理未获得有明显抗性的突变体。3株突变体的部分生物学性状结果表明,突变体对寄主的致病力明显弱于其亲本菌株,突变株DRGL-4和DRYL-154菌株几乎丧失致病力;在不同p H及不同温度培养条件下,部分抗药突变体菌丝生长率与亲本菌株相比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综合分析表明,在当前的管理水平和栽培模式下,瓜类疫霉菌抗药突变体群体在田间难以形成和发展,烯酰吗啉属于低抗性风险的用于防治瓜类疫病的有效杀菌剂。

分类号: S436.42

  • 相关文献

[1]大理州烟草黑胫病菌对烯酰吗啉的敏感性测定. 户艳霞,裴卫华,曹继芬,周丽凤,王新中,徐发华,杨明英,赵志坚. 2015

[2]江西省辣椒疫霉生理小种构成及其对烯酰吗啉的敏感性分析. 马辉刚,何烈干,张海良,李湘民,蒋军喜. 2013

[3]番茄晚疫病菌对甲霜灵、霜脲氰和烯酰吗啉的敏感性检测. 黄福新,冯兰香,秦碧霞,杨宇红,陈永惠,陆秀红. 2008

[4]荔枝霜疫霉菌对烯酰吗啉的敏感性测定. 易赛,潘汝谦,徐大高,凌金锋,彭埃天,习平根,姜子德. 2014

[5]苹果轮纹病菌对戊唑醇的敏感性及其抗性突变体的致病力. 范昆,付丽,李晓军,翟浩,刘璐,曲健禄. 2017

[6]快速鉴定瓜类疫病抗性方法的建立及黄瓜种质资源鉴定. 王瑞,林毓娥,杜虎,金庆敏,杨晓珊,吴廷全. 2019

[7]华南地区瓜类疫霉对甲霜灵的田间抗药性. 陆少峰,黄思良,付岗,陈亮,谢大森,黎起秦,岑贞陆. 2011

[8]华南瓜类疫霉的RAPD遗传多样性分析. 蒋雅琴,黄思良,车江旅,付岗,胡春锦,黎炎. 2015

[9]华南瓜类疫霉种群的致病力及其寄主嗜好性. 胡春锦,黄思良,陆少峰,车江旅,付岗. 2012

[10]广东地区黄瓜疫病病原菌的分离与鉴定. 王瑞,林毓娥,梁肇均,金庆敏,吴廷全. 2016

[11]氟醚菌酰胺与烯酰吗啉混配对马铃薯晚疫病菌增效作用及田间药效. 孟润杰,王文桥,路粉,赵建江,马志强,韩秀英,朱杰华. 2017

[12]40%氟啶胺·烯酰吗啉悬浮剂高效液相色谱方法研究. 翟淑华,林波,狄凤娟,李磊,吴培. 2018

[13]烯酰吗啉对辣椒疫病室内生测及药效试验. 刘建宇,陈昂,王妙. 2009

[14]烯酰吗啉与百菌清复配对辣椒疫霉菌的增效作用. 齐永志,张小风,王文桥,赵卫松,马志强,韩秀英. 2010

[15]马铃薯晚疫病菌在内蒙古和甘肃的交配型分布及对几种杀菌剂的敏感性. 王英华,国立耘,梁德霖,朱小琼. 2003

[16]3种杀菌剂对葡萄霜霉病菌的毒力测定和田间药效试验. 李宝燕,王英姿,刘学卿,任爱梅,赵玖华. 2014

[17]18.7%烯酰·吡唑酯水分散粒剂在黄瓜和土壤中的残留消解动态. 刘磊,邵辉,李辉,李娜,李晶,张玉婷,宋淑荣,郭永泽. 2015

[18]黄瓜中吡唑醚菌酯和烯酰吗啉的测定方法. 邵辉,刘磊,李娜,李晶,李辉,张玉婷,宋淑荣,郭永泽. 2014

[19]铁皮石斛中3种常用农药的残留动态及最佳清除方法研究. 姜武,吴志刚,陶正明,金传高,宋敏全. 2017

[20]烯酰吗啉和唑嘧菌胺在辣椒和土壤中的残留消解动态研究. 刘磊,李娜,李辉,邵辉,李晋津,郭永泽,陈秋生,张玉婷. 2019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