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生物降解地膜覆盖对大蒜田土壤有机碳库及团聚体的影响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胡乃娟

作者: 胡乃娟;陈倩;张倩;张洪永;孙洪武

作者机构:

关键词: 全生物降解地膜覆盖;水稳性团聚体;有机碳;蒜地

期刊名称: 土壤通报

ISSN:

年卷期: 2023 年 006 期

页码: 1326-1332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目的】探明全生物降解地膜覆盖对土壤有机碳库及团聚体的影响,为改善土壤质量和实现普通塑料地膜减量替代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基于2021年10月至2022年6月在江苏邳州大蒜地开展的大田定位试验,采用随机区组设计,设置无地膜覆盖(CK)、普通聚乙烯地膜覆盖(PM)和全生物降解地膜覆盖(BM)3个处理,探究0~20 cm耕作层土壤活性有机碳库和不同粒级水稳性团聚体有机碳含量的变化特征。【结果】相较于CK,PM和BM处理对土壤总有机碳含量的影响均不显著,相较于PM,BM处理能显著增加土壤水溶性有机碳和易氧化有机碳的含量,但显著降低了微生物生物量碳的含量。不同处理下各粒径水稳性团聚体质量占比均以> 5 mm粒径最大,占比为33.65%~37.85%;相较于CK,PM和BM处理均显著提高了团聚体的平均重量直径和几何平均直径,而对团聚体破碎率影响不显著。不同处理下土壤水稳性团聚体有机碳含量均以0.5~1 mm粒径中为最高;除> 5 mm和3~5 mm粒径的水稳性团聚体外,其他粒径水稳性团聚体有机碳含量在BM处理下均显著高于CK或PM。【结论】全生物降解地膜覆盖能改善蒜地土壤结构,增加土壤活性有机碳组分和> 0.25 mm水稳性团聚体有机碳含量,有助于土壤质量的提升。

分类号: S153.6

  • 相关文献

[1]种植玉米对矿区复垦土壤团聚体稳定性及有机碳分布的影响. 籍晟煜,张强,靳东升,郜春花,李建华,卢晋晶,张云龙. 2020

[2]长期施用绿肥对灌漠土水稳性团聚体及其有机碳的影响. 贾宇,车宗贤,包兴国,吴科生. 2020

[3]江苏沿海滩涂绿肥种植模式对土壤水稳性团聚体及有机碳含量的影响. 刘冲,洪立洲,郁凯,董静,陈环宇,邢锦城. 2023

[4]地膜覆盖对北方旱地土壤水稳性团聚体及有机碳分布的影响. 刘秀,司鹏飞,张哲,陈保青,董雯怡,严昌荣,刘恩科. 2018

[5]化肥减施下紫云英不同翻压量对水稳性团聚体及双季稻产量的影响. 聂鑫,鲁艳红,廖育林,高雅洁,程会丹,朱启东,曹卫东,聂军. 2020

[6]长期施肥对红壤水稻土水稳性团聚体有机碳、氮分布与储量的影响. 郑圣先,廖育林,鲁艳红,谢坚,聂军. 2009

[7]新疆水稻田土壤团聚体及有机碳动态变化. 唐光木,徐万里,葛春辉,马海刚,郑金伟,李恋卿,潘根兴. 2011

[8]西北旱地小麦全生物降解地膜与秸秆周年覆盖免耕栽培技术. 马明生,郭贤仕,柳燕兰,王磊,董博. 2019

[9]不同耕作方式对黑土有机质和团聚体的影响. 廉晓娟,吕贻忠,刘武仁,李明悦,郑金玉. 2009

[10]退化花岗岩植被恢复对团聚体及其有机碳的影响. 蓝良就,张野,黄炎和,李德成,林金石,彭绍云. 2012

[11]冻融过程对黑土水稳性团聚体含量影响. 王风,韩晓增,李良皓,张克强. 2009

[12]短期放牧对高寒草甸土壤水稳性团聚体构成及稳定性的影响. 薛冉,郭雅婧,苗福泓,李世卿,郭正刚,沈禹颖. 2014

[13]长期施肥对黑土水稳性团聚体稳定性及有机碳分布的影响. 张秀芝,李强,高洪军,彭畅,朱平,高强. 2020

[14]长期秸秆还田对潮土水稳性团聚体的影响. 刘学彤,郑春莲,曹彩云,党红凯,马俊永,李科江. 2021

[15]西南典型烟区水稳性团聚体组成对土壤理化特征的影响. 徐艳丽,段焰,刘芮,程昌新,王冠,刘浩,何晓健,胡志明,王松峰,丛萍. 2020

[16]PAM对砾石土水肥保蓄及酿酒葡萄产量与品质的影响. 纪立东,李磊,司海丽,杨洋. 2020

[17]氮肥减施与有机肥/秸秆配施对盐碱地土壤肥力指标及玉米产量的影响. 李磊,王晶,朱志明,樊丽琴,吴霞. 2020

[18]生物炭输入对砾石土水肥保蓄及酿酒葡萄产量、品质的影响. 纪立东,司海丽,李磊,杨洋. 2021

[19]风化褐煤对苏打盐碱土水稳性团聚体动态特征的影响. 顾鑫. 2022

[20]连续施肥对青海水地蚕豆产量、水稳性团聚体和土壤有机碳含量的影响. 徐仁海. 2011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