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山近海棘头梅童鱼群体遗传多样性微卫星DNA分析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林能锋

作者: 林能锋;苏永全;丁少雄;王军

作者机构:

关键词: 海洋生物学;棘头梅童鱼;大黄鱼;微卫星;遗传多样性;舟山近海

期刊名称: 台湾海峡

ISSN: 1000-8160

年卷期: 2011 年 30 卷 02 期

页码: 229-233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应用6对可在棘头梅童鱼(Collichthy lucidels)中扩增的大黄鱼(Pseudosciaena Crocea)微卫星引物对浙江舟山近海的棘头梅童鱼群体进行PCR扩增,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析扩增产物.6对引物在群体中共扩增出46个等位基因,平均每个位点得到5.308 0个有效等位基因,各位点的PIC值为0.412 6~0.893 5(平均值0.670 8),PC1C4和PC8F5为中度多态性位点,PC4H12、PC5E11、PC10F10及PC10G6为高度多态性位点,这些位点可以做为棘头梅童鱼群体遗传学研究的有效的分子遗传标记.6个位点的连锁分析显示,各位点间不存在明显的连锁关系.各位点在群体中的观测杂合度(Ho)为0.454 5~0.916 7(平均值0.659 1),期望杂合度(He)为0.468 0~0.901 9(平均值0.699 7),与其他海水鱼类比较,浙江近海的棘头梅童鱼群体遗传多样性偏低.对各位点进行Hardy-Weinberg平衡检测表明,PC4H12、PC10F10及PC10G6位点的等位基因频率偏离了平衡,综合现有的资源调查资料,遗传多样性的降低与近年来棘头梅童鱼资源的下降有关.

分类号: S917.4

  • 相关文献

[1]棘头梅童鱼七个野生群体遗传多样性的微卫星分析. 宋炜,孟永永,蒋科技,赵明,任桂静,张凤英,马凌波. 2017

[2]利用耳石日轮研究珠江口棘头梅童鱼的产卵期及生长. 区又君,廖锐,李加儿,勾效伟. 2012

[3]黄唇鱼、大黄鱼、丁氏皱和棘头梅童鱼的形态差异和判别分析. 廖锐,区又君,勾效伟,李加儿. 2009

[4]4种石首鱼耳石形态特征的比较. 区又君,廖锐,李加儿,李刘冬,勾效伟. 2012

[5]耳石形态在黄唇鱼、大黄鱼、丁氏(鱼或)和棘头梅童鱼种类识别中的应用. 区又君,廖锐,李加儿,勾效伟. 2012

[6]耳石形态在黄唇鱼、大黄鱼、丁氏鱴和棘头梅童鱼种类识别中的应用. 区又君,廖锐,李加儿,勾效伟. 2012

[7]黄唇鱼、大黄鱼、丁氏■和棘头梅童鱼的形态差异和判别分析. 廖锐,区又君,勾效伟,李加儿. 2009

[8]大黄鱼耐低温性状相关微卫星标记的筛选. 高国强,常玉梅,韩启霞,池炳杰,李明云,薛良义,梁利群. 2010

[9]大黄鱼微卫星标记的富集与筛选. 郝君,孙效文,梁利群,鲁翠云. 2006

[10]基于线粒体控制区的中国近海棘头梅童鱼群体遗传结构研究. 梁述章,宋炜,马春艳,蒋科技,张凤英,赵明,马凌波. 2019

[11]基于线粒体COⅠ基因序列的棘头梅童鱼7个野生群体遗传结构分析. 赵明,宋炜,马春艳,张凤英,蒋科技,宋志明,马凌波. 2015

[12]基于线粒体COI基因序列的棘头梅童鱼7个野生群体遗传结构分析. 赵明,宋炜,马春艳,张凤英,蒋科技,宋志明,马凌波. 2015

[13]深圳杨梅坑海域造礁石珊瑚共生藻分类 和遗传多样性研究. 陈文静,佟飞,陈丕茂,朱爱意,张露,李丹丹,龙鑫玲. 2019

[14]人工繁育大黄鱼(Pseudosciaena crocea)群体F_2及F_3遗传差异分析. 常玉梅,王文文,徐万土,李明云,薛良义,梁利群. 2009

[15]基于CO I基因序列的东、黄海区野生与养殖大黄鱼遗传多样性分析. 谌微,张凤英,王景,魏鸿擎,姜亚洲,张辉,凌建忠,程家骅,马凌波. 2016

[16]大黄鱼群体遗传多样性的微卫星DNA分析. 林能锋,苏永全,丁少雄,王军. 2012

[17]基于COⅠ基因序列的东、黄海区野生与养殖大黄鱼遗传多样性分析. 谌微,张凤英,王景,魏鸿擎,姜亚洲,张辉,凌建忠,程家骅,马凌波. 2016

[18]舟山近海环境DNA保存方法的建立及优化. 陈治,陈建威,王晓艳,高天翔,刘岩. 2019

[19]微卫星标记对4个贵州地方牛品种遗传多样性研究. 杨红文,韩勇,刘镜,肖礼华,粟朝芝. 2016

[20]优质细毛羊遗传多样性的微卫星分析. 刘桂芬,张恩平,田可川,黄锡霞,张亚妮. 2004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