豚草和三裂叶豚草拮抗植物的筛选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付开赟

作者: 付开赟;王钿;丁新华;贾尊尊;吐尔逊·阿合买提;张国良;付卫东;文俊;加马力丁·吾拉扎汗;王兰;郭文超

作者机构:

关键词: 豚草;三裂叶豚草;浸提液;化感作用;生物替代

期刊名称: 新疆农业科学

ISSN: 1001-4330

年卷期: 2022 年 012 期

页码: 3030-3046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目的】研究豚草(Ambrosia artemisiifolia L.)和三裂叶豚草(Ambrosia trifida L.)浸提液对常用替代牧草高羊茅、早熟禾、黑麦草、披碱草,以及对苜蓿、葵花、玉米、小麦、甜菜种子萌发的影响;筛选对豚草和三裂叶豚草具有防控效果的替代植物以及最佳混种方式。【方法】采用培养皿滤纸法,研究豚草和三裂叶豚草浸提液对供试种子萌发的影响。采用盆栽竞争试验,运用DeWit取代试验研究法,设置牧草和入侵杂草5种混种方式,混种比例分别为1∶1、1∶2、1∶3、2∶1、3∶1,研究黑麦草、披碱草和高羊茅与豚草和三裂叶豚草的竞争效应,分析3种牧草对豚草和三裂叶豚草的替代控制潜力。【结果】随着豚草和三裂叶豚草的浸提液浓度的增加,4种常用替代牧草种子和新源县5种主要作物种子发芽率,发芽指数和化感效应指数均下降。5种混种密度下,黑麦草、高羊茅与三裂叶豚草混种比例为3∶1时,三裂叶豚草的竞争平衡指数分别为(-0.505 1±0.301 5)、(-0.757 6±0.265 88)均显著小于0(P<0.05);黑麦草、高羊茅与豚草混种比例为1:3时豚草竞争平衡指数分别为(-0.955 8±0.518 08)、(-2.049 7±0.178 55)均显著小于0(P<0.05)。【结论】豚草和三裂叶豚草浸提液对供试种子萌发具有化感抑制作用;且浸提液浓度越大抑制作用越强,同时叶部化感抑制作用大于根部。三裂叶豚草对四种牧草种子萌发的化感抑制作用大于豚草。黑麦草和高羊茅可以作为豚草和三裂叶豚草的替代植物。黑麦草和高羊茅防治三裂叶豚草时建议播种比例为3∶1;防治豚草时建议播种比例为1∶3。豚草和三裂叶豚草发生密度较大时其化感抑制作用越强,影响牧草萌发生长,应适当加大替代牧草播种量。

分类号: S451.2

  • 相关文献

[1]新疆外来入侵杂草豚草属LAMP快速检测技术的建立. 于海鑫,付开赟,丁新华,贾尊尊,吐尔逊·阿合买提,王兰,郭文超. 2023

[2]豚草卷蛾的寄主专一性测定. 万方浩,丁建清. 1993

[3]基于ISSR的豚草和三裂叶豚草遗传多样性研究. 王钿,付开赟,丁新华,何江,吐尔逊•阿合买提,张国良,付卫东,文俊,加马力丁•吾拉扎汗,王兰,郭文超. 2022

[4]马铃薯不同器官浸提液的自毒作用. 袁继超,何卫,龙文靖,张琴,周少猛,郑顺林. 2016

[5]菊芋块茎浸提液对生菜种子萌发生长的化感作用. 赵孟良,王紫莹,赵文菊,任延靖. 2020

[6]国槐与山桃化感物质对几种豆科植物的影响. 付金晶,杨静慧,庞志蕊,黄妍,李冰,刘艳军. 2019

[7]木薯器官浸提液对香蕉尖孢镰刀菌的化感作用. 柳红娟,黄洁,刘子凡,阮云泽,杨金明. 2015

[8]假臭草水浸提液对4种作物的化感作用. 马跃峰,郭成林,王彦辉,覃建林. 2016

[9]谷子秸秆水浸提液对玉米苗期生长的化感作用研究. 董淑琦,原向阳,温银元,郭平毅,胡春艳,聂磊云,吕亚楠. 2016

[10]谷子秸秆水浸提液对下茬冬小麦苗期化感作用的影响. 董淑琦,原向阳,胡春艳,温银元,郭平毅,聂磊云,乔晓芳. 2015

[11]石刁柏4种浸提液对几种受体植物的化感作用. 纵熠,黄乔乔,李晓霞,范志伟,沈奕德,黄东东,程汉亭,刘丽珍. 2013

[12]假臭草浸提液对玉米根系活力的影响. 林希昊,陈秀龙,杨礼富,李传军,陈秋波,王真辉. 2010

[13]美国山核桃叶片浸提液对农作物种子萌发的影响. 陈亚辉,生静雅,朱海军,张普娟,刘广勤. 2015

[14]阔叶丰花草水浸提液对5种作物的化感作用. 马跃峰,郭成林,王彦辉,覃建林,吴文松. 2016

[15]不同处理的豚草残留物对小麦的化感作用. 郭建英,龙茹,万方浩. 2010

[16]入侵植物黄顶菊与3种牧草竞争效应研究. 马杰,易津,皇甫超河,杨殿林. 2010

[17]三裂叶豚草在新疆典型生境的发生分布调查. 何江,王志慧,丁世强,丁新华,付开赟,郭文超. 2020

[18]四川首次发现三裂叶豚草大面积发生危害. 张辉,朱建义,杨晓蓉,谢华蓉. 2009

[19]外来入侵物种三裂叶豚草(Ambrosia trifida L.)及其风险分析. 曲哲,张朝贤,李咏军,李香菊. 2006

[20]外来入侵物种三裂叶豚草(Ambrosia trifida L.)及其风险分析. 曲哲,张朝贤,李咏军,李香菊. 2006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