杀菌剂防治浙贝母灰霉病田间药效调查方法比较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柳采秀

作者: 柳采秀;张楠;吴长兴;聂东兴;徐笔奇;苍涛

作者机构:

关键词: 浙贝母;灰霉病;杀菌剂;药效调查方法

期刊名称: 植物保护

ISSN: 0529-1542

年卷期: 2023 年 003 期

页码: 254-258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为探索杀菌剂防治浙贝母灰霉病的准确、高效、方便的药效调查方法,选择生产中常用的嘧霉胺、唑醚·氟酰胺、氟菌·肟菌酯3种杀菌剂,采用叶片病斑分级、整株病斑分级、整株病叶率分级、茎秆发病率、茎秆发病分级5种调查方法,对比不同方法对防治效果评价的影响。5种调查方法各有优缺点,叶片病斑分级法样本量大,采集数据多,其结果更接近实际;整株病斑分级法相对简便,可增加植株的取样量,使样本更具代表性,但操作中易产生判断误差;整株病叶率分级法和茎秆发病率法简便,但会放大病害的危害程度,高估或低估药剂防治效果;茎秆发病分级法结合病斑大小、形状等特征能较准确地评价植株发病情况。采用不同评价方法,3种杀菌剂对浙贝母灰霉病的防治效果表现较一致,唑醚·氟酰胺和氟菌·肟菌酯的防治效果较好,防效分别在75.22%~88.83%、68.87~86.82%之间,而嘧霉胺的防治效果略差(57.86%~77.89%)。

分类号: S435.672

  • 相关文献

[1]浙贝母灰霉病发生流行因子分析及综合防治技术. 宗侃侃,石红静,陈淑淑,陈伊倩,孙彩霞. 2018

[2]草莓灰霉病菌对10种杀菌剂的敏感性检测. 陈宏州,肖婷,吴祥,吉沐祥,杨敬辉. 2014

[3]不同杀菌剂对草莓灰霉病的防治效果. 吴声敢,柴伟纲,柳新菊,安雪花,蒋金花,吕露,李岗,王菲迪,赵学平. 2019

[4]蓝莓花期病菌的分离鉴定及室内毒力测定. 吴文能,巴良杰,雷霁卿,李江阔,杜斌,曹森,王瑞. 2019

[5]我国农作物灰霉病杀菌剂的应用现状. 张正炜,陈秀,石小媛,成玮,武向文,戴富明. 2021

[6]设施草莓促成栽培中灰霉病防治药剂筛选试验初报. 陈培玉,白乐高,赵明茜,高新菊,王方,马丽. 2023

[7]番茄灰霉病田间药效试验. 尹元拴,张治家,张琦. 2005

[8]几种杀菌剂对西葫芦灰霉病菌的室内毒力测定. 李屹,田晓丽. 2012

[9]灰霉病化学防治及抗药性研究进展. 陈治芳,王文桥,韩秀英,张小风,马志强. 2010

[10]中国防治果蔬灰霉病的杀菌剂应用及防控关键技术. 赵建江,路粉,吴杰,毕秋艳,刘翔宇,韩秀英,王文桥. 2024

[11]硫菌霉威防治黄瓜灭霉病试验. 张炳炎,张惠芳. 1995

[12]不同肥料及施肥量对浙贝母产量的影响. 刘洪见,钱仁卷,郑坚,陈义增,张旭乐. 2014

[13]浙贝母种茎大小与产量关系的研究. 李林,郑坚,陶正明,刘雪芬. 2006

[14]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浙贝母中6种农药残留. 俞建忠,苍涛,戴芬,赵学平. 2018

[15]浙贝母SO_2的滴定法检测与本底调查. 宗侃侃,朱瑜萍,孙彩霞,戴芬,赵学平. 2018

[16]浙贝母国内外农药残留限量标准比较. 孙彩霞,宗侃侃,戴芬,赵学平. 2018

[17]激光拉曼光谱无损分析浙贝母. 孙彩霞,潘志彦,戴芬,郑蔚然,于国光. 2018

[18]浙贝母最佳干燥条件的选择. 宗侃侃,于国光,刘玉红,孙彩霞. 2020

[19]浙贝母病虫害发生及农药使用现状调查. 刘玉红,陈淑淑,孙彩霞,宗侃侃,赵学平. 2020

[20]烟草-浙贝母轮作模式与经济效益分析. 符昌武,彭斯文,曹明锋,梅光军,覃潇,祝利,钟广,龙世平. 2020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