β-环糊精对丁吡吗啉的包合作用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肖玉梅

作者: 王健;刘吉平;王明安;袁会珠;覃兆海

作者机构:

关键词: 丁吡吗啉;β-环糊精;包结物

期刊名称: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ISSN: 0251-0790

年卷期: 2009 年 04 期

页码: 90-93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摘要: 采用紫外光谱定量研究了β-环糊精(-βCD)对新型杀菌剂丁吡吗啉的包结行为,结果表明,-βCD与丁吡吗啉形成包结比为1∶1的包结物,其包结常数随温度升高而减小,表明包结是一个放热过程;包结反应热力学参数ΔH,ΔS和ΔG均为负值,说明包结反应是焓变驱动的自发过程.相溶解度实验表明,-βCD能显著提高丁吡吗啉在水中的溶解度,有助于该产品剂型的水基化,且包合对其杀菌活性没有明显影响.对固态包结物的IR和2D ROESY分析表征表明,丁吡吗啉以其苯环端从-βCD的窄端进入其空腔,叔丁基进入到β-CD的阔端,而分子中的其它部分位于空腔的窄端外.

分类号: TQ450.1

  • 相关文献

[1]丁吡吗啉与其苯基类似物的电子结构特征比较. 冯振高,李畅,袁会珠,覃兆海. 2010

[2]多功能性农用杀菌剂的研究与应用. 肖玉梅,李畅,周一卉,韩小强,万川,袁会珠,闫小婧. 2013

[3]新型杀菌剂丁吡吗啉的生物活性及作用方式初探. 袁会珠,覃兆海,齐淑华,孙丽鹏. 2007

[4]新型杀菌剂丁吡吗啉对烟草黑胫病生物学特性的影响. 徐传涛,彭勇,谢强,屈旭,冯超. 2018

[5]丁吡吗啉对致病疫霉的作用机制初探. 袁会珠,覃兆海,陈小霞,齐淑华. 2007

[6]20%丁吡吗啉悬浮剂对番茄晚疫病防效的初步研究. 周夫辰,赵梅素,刘玉升,袁会珠. 2007

[7]超声法制备肉豆蔻油微胶囊的工艺优化. 周佳君,李超. 2013

[8]香薷挥发油微胶囊的制备工艺研究. 李超,陈尚龙,崔珏,刘全德. 2013

[9]复配麦芽糊精及β-环糊精对喷雾干燥甘薯全粉品质的影响. 董楠,王启富,陈中爱,吕都,邓仁菊. 2021

[10]β-环糊精增敏荧光法测定氟氰戊菊酯. 程杨,聂继云,刘红弟,闫震,匡立学. 2019

[11]正交试验法优选艾粉β-环糊精包合方法及其工艺. 谢小丽,王凯,庞玉新,杨全,陈振夏. 2016

[12]β-环糊精对毒死蜱的分子识别研究. 张斌,秦岭,车根,李梦竹,范仲学. 2010

[13]2,5-二苯乙炔噻吩β-环糊精微胶囊的研制与性能研究. 吴仁海,王恒亮,张永超,孙建伟,杨东亚. 2011

[14]响应面法优化顺丁烯二酸-β-环糊精单乙酯的制备工艺. 梁倩,李咏富,龙明秀,田竹希,何杨波,石彬. 2018

[15]β-环糊精修饰超氧化物歧化酶的代谢动力学研究. 陈吉祥,袁勤生,苏普,华绍峰,赵青云,李广林,韩福杰. 1997

[16]β-环糊精对柠檬汁脱苦效果的研究. 高佳,汤浩茹,朱永清,罗芳耀. 2013

[17]草鱼鱼鳞酶溶性胶原蛋白肽脱腥脱苦工艺研究. 鉏晓艳,熊光权,李新,耿胜荣,乔宇,江洪有,廖涛. 2014

[18]β-环糊精及其衍生物与毒死蜱包合物杀灭蛴螬室内毒力测定. 苑东鹏,王莹莹,张斌,刘林臣,常志斌. 2014

[19]酶溶性胶原蛋白肽及其β-环糊精包合物理化性质分析. 鉏晓艳,耿胜荣,李新,王俊,程文宇,廖涛. 2017

[20]香芹酚-β-环糊精包合物的制备及其抑菌效果. 巩卫琪,穆宏磊,郜海燕,郑铨,房祥军,陈杭君. 2015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