禾谷类作物原生质体培养研究进展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郝艳芳
作者: 郝艳芳;王良群;刘勇;张微;杨伟;白鸿雁;武擘
作者机构:
关键词: 禾谷类作物;原生质体;培养;应用
期刊名称: 中国农学通报
ISSN: 1000-6850
年卷期: 2016 年 32 卷 35 期
页码: 19-23
摘要: 植物原生质体在品种改良、基因遗传转化、远缘杂交的应用研究以及生物学的基础理论研究中有着重要的研究价值。为了给禾谷类作物原生质体培养体系的建立提供理论依据,推动禾谷类作物品种遗传改良工作的开展,从原生质体制备、培养、再生、应用四个方面对禾谷类作物原生质体的培养研究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分析了禾谷类作物原生质体制备和培养的主要影响因素,归纳了禾谷类作物原生质体再生的3种途径,对其在遗传改良和理论研究方面的应用进行了总结,并提出了禾谷类作物原生质体培养、遗传转化、细胞融合三个方面存在的问题和今后努力的方向。
分类号: S51
- 相关文献
[1]二倍体马铃薯原生质体的游离与培养. 孙雪梅,王舰,李英,叶广继,周云,杨永智. 2007
[2]我国药用植物原生质体培养的研究进展. 尹红新,雷秀娟,宋娟,姚春林,王英平. 2015
[3]园艺植物原生质体培养及应用. 赵维峰,孙光明,李绍鹏,杨小环,李茂富. 2004
[4]木薯原生质体培养的影响因子研究. 付莉莉,谭德冠,韩冰莹,孙雪飘,张家明. 2014
[5]香蕉原生质体培养研究进展. 刘代,魏岳荣,胡家金,易干军. 2010
[6]“索蚌”百合原生质体分离及培养的研究. 孙晓梅,王晶,罗凤霞,杨宏光,孙素芬. 2007
[7]葡萄原生质体培养研究进展. 赵剑波,李绍华. 2002
[8]优质人工窖泥的研制与应用. 姚万春,唐玉明,任道群,刘茂柯,田新惠,张星宇,刘淼. 2013
[9]蜱胚胎细胞培养研究进展. 杨斯琦,周金林. 2011
[10]鸡胚原始生殖细胞的建系方法及其影响因素. 李林凤,白秀娟,张艳艳,关伟军. 2007
[11]小肠上皮细胞培养及其在畜牧业生产中的应用. 周玉香,张培松,卢德勋,孙海洲,高民. 2006
[12]原生质体融合技术在食用菌育种上的应用研究进展. 郑林用,彭卫红,肖在勤. 2001
[13]植物原生质体分离方法及其应用研究进展. 常胜合,孙威,许桂莺,王展,银曼妮,韩谦,魏卿,李敬阳,舒海燕. 2018
[14]禾谷加工、蒸煮过程中挥发性物质研究进展. 张义茹,刘龙龙,李红英,韩渊怀. 2016
[15]禾谷类物作的比较基因组研究. 郑康乐. 1996
[16]影响根癌农杆菌附着禾谷类作物培养细胞的因素. 杨剑波,许智宏,卫志明,白永延. 1993
[17]中国禾谷类作物种子质量指标的模拟分析与应用. 金石桥,晋芳,刘丰泽,任雪贞,孙全,许乃银. 2023
[18]中国禾谷类作物种质资源地理分布及其富集中心研究. 刘旭,黎裕,曹永生,董玉琛,方沩,陆平. 2009
[19]一种快速大量提取禾谷类作物幼苗期总RNA的方法. 刘颖慧,王天宇. 2007
[20]中国禾谷类作物野生近缘植物在育种中的利用. 郑殿升. 2005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
-
基于农艺性状和SNP分子标记的湖南78份茶树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研究
作者:郭佳璐;璩馥榕;蔡天晨;赵洋;杨培迪;刘勇;周跃斌;刘振
关键词:茶树;种质资源;精准鉴定;靶向测序基因型检测;遗传多样性
-
四川三台县麦冬//玉米间作体系根际微生物多样性及功能分析
作者:孙小芳;曾华兰;刘勇;何炼;况再银;代顺冬;华丽霞;蒋秋平
关键词:麦冬;玉米;间作;根际微生物;高通量测序
-
玉米秸秆连年不同方式还田对玉米产量及土壤细菌群落组成的影响
作者:徐洪岩;郝玉波;张微;刘丽;张明爽;孔德崴;何长安;于倩倩;张树棣;钱春荣
关键词:秸秆还田;玉米连作;产量;根系;土壤微生物
-
酸性物质对微碱性土壤pH和烟叶产质量的影响
作者:余垚颖;张蕾;刘勇;黄小琴;何佶弦;王栋;张启莉;顾会战
关键词:烤烟;微碱性土壤;土壤pH;烟叶钾含量;酸性物质;土壤改良;烟叶产量
-
茶树三倍体资源的鉴定及芽叶性状的倍性差异研究
作者:杨培迪;赵洋;璩馥榕;成杨;刘勇;刘振
关键词:茶树;倍性分析;流式细胞术;代谢组学;多倍体育种
-
武汉地区油蟠桃病毒种类的小RNA测序鉴定
作者:刘勇;王富荣;王会良;艾小艳;朱炜;张杨;甘志猛;龚林忠;何华平
关键词:油蟠桃;病毒;类病毒;小RNA测序;RT-PCR
-
不同阻氧性材料包装对生鲜猪肉品质的影响
作者:柴笑玉;张德权;王德宝;李欣;闵成军;徐毓谦;祝朝巧;杨伟;饶伟丽;侯成立
关键词:生鲜猪肉;阻氧性;包装;新鲜度;货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