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麻种子产量与主要农艺性状的多重分析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伊六喜
作者: 伊六喜;萨如拉;张辉;斯钦巴特尔;贾霄云;高凤云;周宇;张立华;任龙梅
作者机构:
关键词: 胡麻;种子产量;农艺性状;相关性分析;多元回归;通径分析
期刊名称: 安徽农业科学
ISSN: 0517-6611
年卷期: 2018 年 06 期
页码: 33-36
摘要: [目的]探寻影响胡麻种子产量的主要农艺性状,为选育高产胡麻品种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343份胡麻种质的种子产量与株高、工艺长度、分枝数、株果数、果粒数、千粒重、开花日数、全生育日数8个主要农艺性状进行相关性、多元回归和通径分析。[结果]胡麻的主要农艺性状变异系数达3.83%~24.93%,平均变异系数为16.77%,平均遗传多样性指数为1.97;株果数、果粒数、千粒重对种子产量的总影响达到92.17%,能较好地预测胡麻种子产量的变化;株果数和分枝数与种子产量成极显著正相关(P<0.01),而且株果数对种子产量的直接作用最大(P=0.742),相关系数最高(r=0.776)。[结论]株果数是决定胡麻种子产量的主要农艺性状。
分类号: S565.9
- 相关文献
[1]不同胡麻品种(系)农艺性状与产量性状的差异分析. 杨治伟,钱爱萍,张炜,栾勇,曹秀霞. 2021
[2]胡麻主要农艺性状的相关性及其聚类分析. 吴瑞香,杨建春. 2011
[3]马鞍型白及组培种茎农艺性状的相关性及通径分析. 杨平飞,刘海,罗鸣,张金霞,宋智琴,张荷轩,周美,吴明开. 2019
[4]木薯单株产量与主要农艺性状的相关性研究. 陆柳英,曾文丹,严华兵. 2014
[5]干制加工型白萝卜雄性不育系及组合农艺性状分析. 陶婧,汪骞,袁艺,钟秋月,李石开. 2020
[6]线辣椒主要农艺性状的评价与分析. 李全辉,侯全刚. 2018
[7]仙草资源主要农艺性状相关性及产量因素通径分析. 苏海兰,陈菁瑛,黄颖桢. 2010
[8]线辣椒主要农艺性状相关性分析及产量因素通径分析. 曲晓斌,侯全刚,李莉,李江,马本元. 2007
[9]铁皮石斛主要农艺性状与多糖含量相关性多重分析. 张蕾,郑希龙,邱道寿,蔡时可,罗焕明,邓瑞云,刘晓津. 2013
[10]甘肃高寒区11个小黑麦品种(系)产量与主要农艺性状的通径分析. 黄杰,金茜,杨发荣,魏玉明,刘文瑜. 2024
[11]半干旱地区燕麦种子产量及其相关农艺性状. 景芳,边芳,任生兰,刘彦明,陈富,南铭,张成君,刘阳. 2024
[12]斑石鲷形态性状对体质量影响的通径分析. 白晓慧,尤宏争,张韦,贾磊,王娜,罗璋. 2015
[13]影响玉米产量效应因子的多元回归与通径分析. 谭禾平,王桂跃,胡贤女,许巧贤. 2006
[14]一龄栉孔扇贝壳长与壳高对湿重的相关性和通径分析. 杜美荣,王彬,张继红,方建光. 2012
[15]洛氏鱥形态性状对体质量的影响. 张永泉,白庆利,郭文学,丰程程,尹家胜. 2013
[16]浅海远岸水域筏养栉孔扇贝数量性状的相关性及通径分析. 王光花,蒋增杰,方建光. 2011
[17]洛氏(鲼)形态性状对体质量的影响. 张永泉,白庆利,郭文学,丰程程,尹家胜. 2013
[18]2种体型禾花鲤形态性状对体质量的影响. 樊佳佳,马冬梅,朱华平,苏换换,李娅娅,黄樟翰,李辉安,黄剑华. 2022
[19]翘嘴鳜主要形态性状与体重的相关性及雌雄形态性状差异分析. 董浚键,孙成飞,田园园,曾庆凯,师红亚,卢迈新,叶星. 2018
[20]吉富罗非鱼家系选育3代后形态性状变异及其对体质量的影响. 李灵玲,董在杰,苏胜彦,徐跑,梁政远,马良骁,刘伟,张建桥. 2012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
-
土壤含盐量对滨海盐渍农田土壤氮素转化和淋失特征的影响
作者:董岳;胡奕婷;张辉;徐聪;聂亚锋;马艳;汪吉东
关键词:滨海盐渍土;土壤盐分;硝化作用;硝态氮淋失;氮素迁移转化
-
甜菜单胚种种子发育过程生理特性动态变化
作者:张必周;孙梦媛;付增娟;赵尚敏;鄂圆圆;张辉;张自强;王良;张惠忠;李晓东;韩平安;郑文哲
关键词:甜菜;单胚种;种子发育;动态变化;生理特性
-
基于专利网络分析的作物生物育种核心技术研究
作者:贾倩;张辉;串丽敏;王爱玲;齐世杰;赵静娟
关键词:生物育种;核心专利;核心技术;核心特征测度模型;社会网络分析
-
致奶牛乳房炎大肠埃希菌的分离鉴定及耐药分析
作者:丁颖;张伟;魏铭清;刘非凡;张倩;周霞;王震;张辉
关键词:大肠埃希菌;分离鉴定;药敏试验;致病性试验
-
基于MaxEnt模型对泰顺县多花黄精适生区的预测及评估
作者:姜武;张立华;刘雷雷;章书声
关键词:多花黄精;生态适生性;MaxEnt模型;刀切法
-
不同整形修剪对新疆早实核桃微环境的影响
作者:张辉;韩立群;马凯;赵钰;刘立强
关键词:核桃;整形修剪;光合能力;光照强度
-
噬菌体与细菌生物膜相互作用的研究进展
作者:万启旸;包红朵;张辉;朱树娇;王冉;周艳
关键词:噬菌体;细菌生物膜;抗菌;噬菌体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