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菱鲆体表粘液细胞组化研究及高温胁迫对其类型和分布的影响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黄智慧

作者: 黄智慧;马爱军

作者机构:

关键词: 大菱鲆;粘液细胞;体表;温度

期刊名称: 水产学报

ISSN: 1000-0615

年卷期: 2010 年 34 卷 05 期

页码: 74-80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以体重(150±10)g,体长(18±2)cm的大菱鲆为研究对象,利用阿利新蓝-过碘酸希夫氏试剂(AB-PAS,AB染液pH2.5,pH1.0)染色方法,研究高温23和(27±0.5)℃胁迫对大菱鲆体表黏液细胞分布与类型的影响。结果显示,在温度不断升高的外界刺激下,体表皮肤不同部位粘液细胞的分布与数目发生着显著的变化,与对照组[常温(16±0.5)℃]相比,Ⅱ型粘液细胞增幅最大,Ⅳ型次之,Ⅰ型变化不显著,而Ⅲ型增幅呈现出无规律性。研究认为,体表粘液中含丰富的溶菌酶、酸性磷酸酶(ACP)、碱性磷酸酶(AKP)等水解酶类,其酸性环境可以溶解寄生物从而保护机体,但是,随着水温不断增加,病原微生物活力提高,对鱼体构成威胁,而Ⅱ型和Ⅳ型粘液细胞均为使AB呈阳性的酸性粘多糖,随温度的升高其分泌的酸性粘液成分而显著增加,可有效地防止病原菌侵入,为体表粘液的免疫防御功能提供证据。

分类号: S917.4

  • 相关文献

[1]不同温度下氟苯尼考在大菱鲆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研究. 陈钊,罗强,常志强. 2018

[2]温度对大菱鲆三倍体能量收支的影响. 张邦胤,杨林,孟振,孙晓璇,徐荣静,孙华中,刘新富. 2024

[3]盐度和温度对大菱鲆幼鱼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郭黎,马爱军,王新安,黄智慧,于宏,杨志. 2012

[4]降低体表孢子含量对僵蚕总灰分的影响. 陈宝瑞,王琳璐,李文学,陈小平,尹红,青学刚. 2022

[5]东亚飞蝗感染绿僵茵后的组织病理变化. 雷仲仁,王国平,问锦曾. 2005

[6]施氏鲟皮肤的组织学观察. 吕伟华,马波,尹家胜,杨建,高雪,徐伟,张颖. 2021

[7]野生与养殖黄鳍鲷消化道中粘液细胞的类型及分布. 王永翠,李加儿,区又君,苏慧. 2012

[8]斜带石斑鱼(♀)×鞍带石斑鱼(♂)杂交子代幼鱼消化道粘液细胞和胃泌素细胞的研究. 李加儿,吴水清,区又君,刘江华,温久福. 2015

[9]太门哲罗鱼消化系统形态学和组织学的研究. 张永泉,贾钟贺,刘奕,佟广香,尹家胜. 2011

[10]一株广温性大菱鲆肠道益生菌的筛选与鉴定. 樊瑞锋,王印庚,梁友,高淳仁,张正,李彬,翟介明,曲江波. 2011

[11]达氟沙星在健康大菱鲆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研究. 梁俊平,李健,常志强,韩现芹,赵法箴. 2011

[12]养殖大菱鲆黑瘦症的病原菌鉴定及杀菌中草药筛选. 王印庚,任海,张正,王岚,荣小军,廖梅杰,陈霞. 2012

[13]3种抗菌药物在大菱鲆体内的残留消除规律比较. 王群,刘淇,李健,雷霁霖,孙绪文. 2008

[14]大菱鲆4个引进地理群体遗传多样性的微卫星分析. 侯仕营,马爱军,王新安,黄智慧,薛宝贵,杨志,曲江波. 2011

[15]小杂鱼携带细菌与大菱鲆疾病发生的相关性. 刘朝阳,王印庚,孙晓庆. 2009

[16]大菱鲆4个不同地理群体生长性能的比较. 王新安,马爱军,侯仕营,黄智慧,薛宝贵,杨志,曲江波. 2010

[17]中国大菱鲆养殖20年成就和展望——庆祝大菱鲆引进中国20周年. 雷霁霖,刘新富,关长涛. 2012

[18]大菱鲆4个进口群体的形态差异分析. 于飞,张庆文,孔杰,栾生. 2008

[19]黄芪多糖佐剂对大菱鲆五联疫苗免疫增效作用. 邓楠楠,王印庚,张正,曲江波,廖梅杰,张辰仓,王忠华. 2012

[20]养殖密度对循环水系统中大菱鲆(Scophthalmus maximus)生长的影响. 乔玮,宋协法,高淳仁,刘滨,雷霁霖,翟介明. 2014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