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东部大豆疫霉生理小种及毒性结构时空动态分析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贾梦瑱

作者: 贾梦瑱;张斌;田苗;揭岩;赵钰琦;高新颖;顾鑫;丁俊杰;陈宇飞;文景芝

作者机构:

关键词: 大豆疫霉;生理小种;毒性结构;时空动态;黑龙江东部

期刊名称: 华北农学报

ISSN: 1000-7091

年卷期: 2019 年 005 期

页码: 208-215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为了研究大豆疫霉生理小种和致病型随时间和空间而变化的规律,连续4 a从黑龙江省东部地区发病较严重的4个代表性地块采集土壤样品,采用叶碟诱捕法分离出其中的大豆疫霉,将确认为大豆疫霉的菌株利用下胚轴伤口接种法鉴定其生理小种和致病型,对于科学使用大豆品种具有重要意义.结果表明,497株大豆疫霉属于135种致病型,包含29个生理小种,1株IRT和105个新致病型,其中16,18,22,28,35号生理小种为中国首次报道,而4,33,38,39,43,48,49号生理小种未分离到.13号小种分离频率最高,为3.2%,1号小种分离频率仅为2.4%.结果显示,黑龙江东部大豆疫霉群体致病力偏弱,对8个Rps基因致病频率为27.8%~53.1%,其中对Rps1k、Rps3a、Rps1c和Rps6基因的致病频率低于35%,对Rps7基因的致病频率为53.1%,说明在黑龙江东部种植含有Rps1k、Rps3a、Rps1c和Rps6基因的大豆品种较安全,种植含Rps7基因的大豆品种较危险.随时间推移黑龙江东部大豆疫霉生理小种和致病型分化迅速,致病型变得复杂多样,对绝大多数Rps基因致病频率增加,单株毒性和群体致病力均增强;生理小种和新致病型在试验田与生产田间数量差异不大,但种类差别较大,试验田单株毒性和群体致病力更强.

分类号: S435.651

  • 相关文献

[1]黑龙江省东部大豆疫霉群体结构及其时空动态. 文景芝,揭岩,田苗,陈宇飞,张斌,丁俊杰,顾鑫,武文旭,吴迪,赵钰琦,高新颖. 2017

[2]黑龙江省东部大豆疫霉群体遗传多样性时空动态. 文景芝,张斌,田苗,揭岩,赵钰琦,高新颖,宫丽娟,顾鑫,丁俊杰,陈宇飞. 2018

[3]新疆大豆疫霉生物学特性及生理小种鉴定. 王华,高峰,吴彩兰,战勇,张军,李国英. 2008

[4]黑龙江省东部地区大豆生产现状及技术需求调研. 李灿东,郭泰,王兴强,庞博,张颖,盖学峰,王艳华,王志新,郑伟,杨晓贺,盖志佳,孟庆英,张敬涛,张春峰,姚亮亮,郭美玲,徐杰飞,赵星棋. 2022

[5]2017-2021年陇南条锈菌有性菌系毒性结构分析. 贾秋珍,张勃,曹世勤,王晓明,孙振宇,黄瑾,骆惠生,李青青. 2022

[6]中国西北地区禾谷类条锈菌群体的毒性结构分析. 张勃,黄瑾,贾秋珍,曹世勤,孙振宇,金社林. 2018

[7]江苏省稻瘟病菌毒性的群体结构分析. 陆凡,陈志谊,刘永锋,郑小波. 2002

[8]小麦白粉病菌越夏、越冬和春季菌源毒性结构比较. 王锡锋,张忠山. 1995

[9]我国部分地区大豆疫霉群体遗传分析. 唐庆华,崔林开,苗苗,李德龙,阴伟晓,郑小波,王源超. 2011

[10]利用基因YKT6鉴定疫霉属的不同种(英文). 赵伟,迟元凯,段劲生,陈晴晴,Myat Phyu Khine,汪涛,戚仁德. 2019

[11]引自美国的大豆资源抗疫霉根腐病基因分析. 夏长剑,张吉清,王晓鸣,刘章雄,朱振东. 2011

[12]大豆疫霉基因组SSR标记开发. 徐静静,王晓鸣,段灿星,武小菲,朱振东. 2009

[13]大豆资源抗疫霉根腐病基因分析. 夏长剑,张吉清,王晓鸣,武小菲,刘章雄,朱振东. 2011

[14]大豆疫霉菌PsSed5编码基因转录分析及功能研究. 赵伟,迟元凯,汪涛,陈晴晴,Ei Phyu Kyaw,戚仁德. 2018

[15]大豆疫霉ISSR-PCR反应体系的建立. 李莹,文景芝,刘春来. 2005

[16]福建省大豆疫霉菌对甲霜灵和嘧菌酯的敏感性测定. 郭梁,李本金,刘裴清,汪星宇,翁启勇. 2016

[17]大豆疫霉多态性SSR标记开发及遗传多样性分析. 徐静静,王晓鸣,武小菲,朱振东. 2009

[18]利用基因YKT6鉴定疫霉属的不同种(英文). 赵伟,迟元凯,段劲生,陈晴晴,Myat Phyu Khine,汪涛,戚仁德. 2019

[19]黄淮海地区大豆主栽品种对8个大豆疫霉菌株的抗性评价. 李晓那,孙石,钟超,韩天富. 2017

[20]野生大豆资源对大豆疫病抗病性和耐病性鉴定. 钟超,李银萍,孙素丽,刘章雄,邱丽娟,朱振东. 2015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