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L-THIA模型与3S技术的大亚湾陆域非点源总氮污染研究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蒋婧媛

作者: 蒋婧媛;徐姗楠;黄洪辉;刘华雪

作者机构:

关键词: 海洋环境科学;L-THIA模型;3S;非点源;总氮;来源贡献;关键源区;大亚湾

期刊名称: 应用海洋学学报

ISSN: 2095-4972

年卷期: 2019 年 004 期

页码: 558-568

收录情况: CSCD

摘要: 以大亚湾为研究对象,采用3S(GIS、RS和GPS)技术划分了汇水区范围并处理获得土地利用、土壤水文单元及降水等下垫面信息,运用L-THIA模型(Long-term Hydrologic Impact and Non Point Source Pollutant Model)构建了总氮(TN)这一指标的大亚湾汇水区非点源污染模型,并通过径流量与负荷量模拟结果与不同方法计算结果的比对验证了模型的合理性.结果表明,大亚湾陆域非点源TN年均负荷量为2 559 t;土地利用类型中耕地、建设用地和园地的负荷量和单位面积流失强度均较高,是TN流失的主要土地利用类型;汇水区涉及的11个镇(街)中惠州市稔山镇、平海镇对TN负荷量的贡献合计超过50. 0%,占据了77. 7%的TN流失关键源区,是非点源污染防治需重点关注的区域.来源贡献的定量识别和关键源区的空间识别为大亚湾陆域非点源TN污染的有效控制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

分类号: X55

  • 相关文献

[1]汾河上游岚河流域非点源输出动态研究. 张国明,高扬,李兆君,王静爱,史建伟. 2008

[2]基于L-THIA模型的密云水库地区非点源污染空间分布特征. 沈涛,刘良云,马金峰,李存军,王纪华. 2007

[3]农业面源污染防控研究进展. 宋涛,成杰民,李彦,荆林晓,张丽娜. 2010

[4]香溪河流域土地利用变化过程对非点源氮磷输出的影响. 崔超,刘申,翟丽梅,张富林,刘宏斌,雷秋良,武淑霞,华玲玲,周继文. 2016

[5]流域非点源污染文献计量分析. 马鑫,闫铁柱,曹洪涛,陈少波. 2014

[6]基于磷指数模型的海河流域农田磷流失环境风险评价. 吴汉卿,万炜,单艳军,陈延华,李强,李存军,胡海棠,张宝贵. 2020

[7]应用水土工具模型对水土保持技术与资金评估的研究. 张琛,王俊琳,曹锐. 2014

[8]海河流域农田氮磷面源污染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关键源区识别. 张巧玲,胡海棠,王道芸,邱春霞,李存军,白翠,靖亭亭. 2021

[9]高原农业流域磷流失风险评价及关键源区识别——以凤羽河流域为例. 李文超[1,任天志. 2014

[10]多情景分析的农业面源污染关键源区识别软件开发及应用. 覃苑,胡海棠,淮贺举,李存军,张巧玲,杨铁利,王佳宇. 2022

[11]高原农业流域磷流失风险评价及关键源区识别--以凤羽河流域为例. 李文超,刘申,雷秋良,翟丽梅,王洪媛,罗春燕,刘宏斌,任天志. 2014

[12]我国土地生产力研究进展与展望. 张洁瑕,陈佑启,万利,李志斌. 2009

[13]基于“3S”的云南省石屏县土地利用动态特点分析. 李晓琴,任国业,湛洪举,邓良基,周华茂,杨健. 2007

[14]广东特色农业信息化服务平台构建. 黄传尉,望勇. 2009

[15]信息技术在农作物病虫害监测预警中的应用综述. 李素,郭兆春,王聪,陈天恩,袁志高. 2018

[16]基于“3S”技术的常熟市土地利用变化与粮食安全分析. 刘春蕾,李秉柏,王志明. 2010

[17]近25年常熟市土地利用变化及驱动力研究. 刘春蕾,王志明,王欣欣,李秉柏,化国强. 2010

[18]浅谈农业信息化对我国农业发展的促进. 林羽,刘斌琼. 2017

[19]基于“3S”技术的青海省农产品产地环境安全信息管理平台的构建. 李月梅,赵春. 2017

[20]基于3S技术的土壤动态演变调查. 侯亮,刘素英,蔡海燕,王淑芬. 2013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