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玉米增产潜力及技术途径的探讨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陈山虎
作者: 陈山虎;卢和顶;童川拉;林建新
作者机构:
关键词: 玉米;增产潜力;高产目标;技术途径
期刊名称: 福建农业学报
ISSN: 1008-0384
年卷期: 2003 年 18 卷 01 期
页码: 16-20
摘要: 介绍福建省玉米生产水平及技术现状,分析指出,福建省玉米光温生产潜力比现实生产力高52.8%~105.4%,并提出各气候生态区高产目标。至“十五”末的2005年,全省单产从5 295 kg·hm-2增至6 600kg·hm-2,增产25%。其主要技术途径是培育高产稳产土壤;选用耐密品种;提高植株整齐度;乳苗移栽;加强后期管理。
分类号: S513
- 相关文献
[1]玉米种质创新的技术途径. 滕海涛,赵久然,郭景伦,郭强. 2000
[2]玉米高产性能定量化分析及其技术途径. 赵明,付金东. 2008
[3]提高玉米育种效率的技术途径与策略. 李明顺,谢传晓,张世煌. 2007
[4]晋单35号玉米在晋西山旱区引种试验. 郑普山,韩明正,闫彩清,郑国强,胡莹. 2001
[5]粮饲兼用型玉米品种苏玉45灌浆特性及抗倒伏能力分析. 王军,祝庆,李洪涛,许瀚元,李景芳,迟铭,徐艳,徐大勇. 2020
[6]玉米新品种推广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任小俊. 2016
[7]松嫩平原西部半干旱地区旱地玉米早晚促高产栽培. 梁亚超,于桂霞,杨殿荣,刘庆江. 1991
[8]玉米绿豆间作效应分析. 于运凯. 2014
[9]辽宁省玉米增产潜力与途径分析. 李明,刘志新. 2010
[10]玉米新品种推广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任小俊. 2016
[11]我国玉米进一步增产的潜力及实现途径. 颜军,马兴林. 2007
[12]玉米品种的增产潜力与改良方向. 安伟,樊智翔,郭玉宏,米小红,徐澜. 2003
[13]新疆陆地棉抗病育种现状及对策. 李培夫. 2000
[14]试论提高我省绿茶品质的技术途径. . 1997
[15]提高春玉米主产区玉米单产的技术途径. 王立春,边少锋,任军,刘武仁. 2007
[16]超市蔬菜发展的技术途径. 沙国栋,顾海明,俞建人,陆宗保,胡金祥,赵金元,冯伟民,刘广勤,韩庆余. 2006
[17]浅析降低整杆式甘蔗联合收获机含杂率的途径. 王明友,肖宏儒,宋卫东,李显旺,刘屏,秦广明. 2011
[18]中国农田减缓气候变化的潜力与技术途径. 阮俊梅,宋振伟,王全辉,王利. 2020
[19]河北省发展现代有机农业的途径与建议. 王有增. 2006
[20]小麦高产、超高产栽培技术途径研究. 陈兴武,赵奇,吴新元,雷钧杰,赛力汗,金平,李进. 2008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
-
闽双色6号籽粒发育中叶酸合成代谢基因挖掘与分析
作者:詹鹏麟;张扬;林建新;许静;庄炜;卢和顶;陈山虎;廖长见
关键词:甜玉米;叶酸;籽粒发育;Mfuzz聚类
-
3个优质甜玉米品种幼苗及田间耐寒性分析
作者:詹鹏麟;张扬;林建新;卢和顶;许静;庄炜;陈山虎;廖长见
关键词:甜玉米;苗期;耐寒性;生理指标;出籽率
-
优质甜玉米骨干系在低温下种子萌发及幼苗抗性研究
作者:廖长见;詹鹏麟;张扬;卢和顶;许静;庄炜;陈山虎;林建新
关键词:甜玉米;低温胁迫;发芽率;耐寒性;育种
-
甜玉米籽粒糖代谢关键调控基因的鉴定
作者:林建新;林静;张扬;卢和顶;陈山虎;廖长见
关键词:甜玉米;可溶性糖;转录组;糖代谢;关键调控基因
-
福建省鲜食玉米种业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
作者:廖长见;张扬;陈山虎;许静;詹鹏麟
关键词:福建省;鲜食玉米;种业发展;对策建议
-
甜玉米闽甜6855与广良甜27号的耐密性比较
作者:张扬;黄章明;廖长见;林建新;陈山虎;卢和顶
关键词:甜玉米;耐密性;最佳种植密度;最大种植密度
-
福建鲜食玉米单倍体诱导系的选育
作者:廖长见;谢迎春;林建新;张扬;林静;卢和顶;陈山虎;林海建
关键词:鲜食玉米;单倍体;诱导系;育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