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声学映像的南海灯光罩网渔业中鲣的时空分布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王腾

作者: 王腾;张鹏;李杰;张俊;谢斌;晏磊;杨炳忠

作者机构:

关键词: 鲣;渔业声学;现场目标强度;时空分布;灯光罩网

期刊名称: 中国水产科学

ISSN: 1005-8737

年卷期: 2021 年 001 期

页码: 79-89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基于灯光罩网和EY60科学探鱼仪采集鲣(Katsuwonus pelamis)的生物学数据与声学映像,通过分析后向体积散射强度SV (dB)、平均目标强度TS (dB)及单位采样体积的平均鱼类数目(NV)等信息,研究鲣的时空分布与现场目标强度变化。S13站位的鲣平均叉长(362.20±35.73) mm, S14站位的鲣平均叉长(357.66±36.61) mm, A12站位的鲣平均叉长(366.70±36.43)mm。10~50m深度范围内,3个站位不同时段的平均SV变化模式相似。渔船开灯前(18:00~19:00),鲣主要分布于40~50m水深;灯光打开后,鲣逐渐被诱集上浮(SV分布曲线峰值对应的深度变浅);随着灯诱时间的增长(20:00~21:00),鲣稳定分布于10~30m深度范围内。10~50m深度范围内,3个站位不同时段的鲣单体信号数目与平均深度变化模式相似。渔船开灯前(18:00~19:00),鲣单体信号主要分布于35m以深;且被检测到的信号数目较少。灯光打开后,鲣逐渐被诱集上浮,表现为鲣单体信号平均深度变浅,信号数目明显增多。本研究3个站位均不存在NV极限值,所有单元均可用于鲣TS的现场计算。S13站位的鲣现场平均TS为(–51.84±3.84) dB; S14站位的鲣现场平均TS为(–49.87±3.72) dB; A12站位的鲣现场平均TS为(–49.68±2.96) dB。3个站位的鲣现场TS均呈非正态分布(P<0.05)。研究结果有助于更好地了解灯光诱集条件下的鲣行为及其声学特性,还可为鲣声学评估奠定技术基础。

分类号: S932.4

  • 相关文献

[1]南海外海大洋性渔业资源调查评估进展. 张俊,邱永松,陈作志,张鹏,张魁,范江涛,陈国宝,蔡研聪,孙铭帅. 2018

[2]中东大西洋中部海域小型中上层鱼类集群形态与时空分布特征. 张吉昌,李显森,赵宪勇,应一平. 2017

[3]南海北部深海区灯光罩网渔获物组成及渔获率的时空分布. 粟丽,陈作志,张魁,张俊,王新星. 2018

[4]粤西海域灯光罩网渔场时空分布与海洋环境的关系. 刘祝楠,余景,陈丕茂,于杰,王言丰. 2019

[5]中西太平洋金枪鱼围网高产渔区年间变化及其原因分析. 戴澍蔚,陈新军,张衡,周为峰,徐良琦,肖卫平. 2017

[6]不同季节中西太平洋围网鲣鱼群体形态学差异性. 靳少非,陈瑛婕,樊伟,张衡,郑仰桥,汪永春. 2018

[7]环境因子对3种不同作业类型鲣CPUE的影响研究. 马有成,朱国平,张健,王啸,张鸿霖,石建高. 2023

[8]基于Argo数据的中西太平洋鲣渔获量与水温、表层盐度关系的初步研究. 杨胜龙,周甦芳,周为峰,伍玉梅,张忭忭. 2010

[9]春季南沙海域鲣渔业生物学特性的初步分析. 粟丽,陈作志,张鹏,张俊,张魁. 2017

[10]鸢乌贼目标强度绳系控制法测量. 王欢欢,张俊,陈作志,汤勇,孙铭帅,黄佳兴,邱永松. 2019

[11]长江葛洲坝坝下江段鱼类群落变化的时空特征. 陶江平,龚昱田,谭细畅,杨志,常剑波. 2012

[12]渔业声学数据后处理中噪声剔除的研究进展. 屈泰春,黄洪亮,汤勇,陈帅,刘健,李灵智,冯春雷,吴越,徐冰. 2013

[13]渔业声学数据后处理软件现状评述与展望:以Sonar5-Pro为例. 张辉. 2024

[14]塞拉利昂海域雨季深海声学散射层生物垂直迁移现象分析. 屈泰春,冯春雷,李灵智,范瑞良,邵盛男,张志超. 2023

[15]基于网箱控制法和模型法的长江4种淡水鱼目标强度研究. 谢晓,张辉,孙立元,蔡志宇,王恒,霍来江,危起伟. 2020

[16]南海鸢乌贼水声学测量和评估相关技术研究. 张俊,陈作志,陈国宝,邱永松,刘世刚,姚壮. 2014

[17]南海北部渔业生物声学密度的底表层间差异及与多类非生物因子的相关性分析. 孙铭帅,蔡研聪,张魁,许友伟,杨玉滔,陈作志. 2024

[18]2017年南海中南部渔场灯光罩网渔获物组成及渔获率时空分布. 粟丽,陈作志,张鹏,李杰,王欢欢,黄佳兴. 2018

[19]北部湾灯光罩网渔场时空分布与海洋环境关系分析. 王言丰,余景,陈丕茂,于杰,刘祝楠. 2019

[20]南海北部灯光罩网渔获组成及其对渔业资源的影响. 杨吝,张旭丰,谭永光,张鹏. 2009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