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氟沙星在菲律宾蛤仔、海湾扇贝体内的残留和消除规律研究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孔祥科

作者: 孔祥科;李健;常志强;韩毅颖

作者机构:

关键词: 菲律宾蛤仔;海湾扇贝;诺氟沙星;消除

期刊名称: 河北渔业

ISSN: 1004-6755

年卷期: 2011 年 01 期

页码: 20-24

摘要: 首次报道了诺氟沙星在菲律宾蛤仔和海湾扇贝体内的残留和消除规律。在水温为(20±1)℃的条件下,菲律宾蛤仔和海湾扇贝的混养系统中,以50 mg/L剂量连续10 d投喂诺氟沙星,取鳃、内脏团、闭壳肌等组织,进行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其浓度。结果表明:诺氟沙星在3种组织中消除速率快慢不一,鳃为诺氟沙星残留的靶组织。其在菲律宾蛤仔鳃、内脏团、闭壳肌中的消除曲线方程分别为C=3.985 3 e-0.0241t,C=3.475 9 e-0.0269t,C=3.646 1 e-0.0293tt,消除半衰期T1/2分别为28.75 h、25.76 h、23.65 h;在海湾扇贝鳃、内脏团、闭壳肌中的消除曲线方程分别为C=2.239 3 e-0.045t、C=1.721 7 e-0.0484t、C=1.441 5 e-0.0493t,消除半衰期T1/2分别为15.4 h、14.31 h、14.06 h。诺氟沙星在水产品中的最大残留限量50μg/kg,在本实验条件下,建议菲律宾蛤仔临床休药期为5 d,海湾扇贝临床休药期为3 d。

分类号: S948

  • 相关文献

[1]诺氟沙星2种不同给药方式在中国对虾体内的残留及消除规律. 孙铭,李健,张喆,王静凤. 2011

[2]海湾扇贝晚苗池塘底播及在褐潮暴发海区筏式养殖效果. 王东哲,毛玉泽,方笑,杜美荣,张福崇,方建光. 2015

[3]海湾扇贝性腺发育的初步研究. 沈决奋,杨爱国,燕敬平. 1996

[4]海湾扇贝多糖的纯化、分离及抗肿瘤活性研究. 李雪梅,李丽梅,陈辉,冀鹏,王颉. 2016

[5]海湾扇贝类衣原体寄生及人工感染试验. 刘英杰,宋微波,王崇明,朱洺壮,贺桂珍,张宏义,姜卫蔚,潘金培. 2003

[6]栉孔扇贝和海湾扇贝病原体感染与疾病发生关系探讨. 贺桂珍,李赟,王崇明,黄剑宇,王秀华,宋微波. 2003

[7]莱州湾海湾扇贝养殖区海水中悬浮颗粒的动态变化. 梁兴明,方建光,崔毅,唐启升. 2001

[8]锌对海湾扇贝中镉累积和亚细胞分布的影响. 翟明丽,赵艳芳,翟毓秀,尚德荣,盛晓风,丁海燕. 2017

[9]莱州湾金城海湾扇贝养殖海区防牡蛎附着的研究. 梁兴明,方建光,唐启升,姜卫蔚,彭松丽,计英君. 2000

[10]我国海湾扇贝养殖现状、问题与发展对策. 燕敬平,孙慧玲,方建光. 2000

[11]响应面法优化中性蛋白酶酶解海湾扇贝副产物制备抗氧化酶解物研究. 胡昂,段蕊,刘志东,林娜,张俊杰,李磊,蒋玫. 2020

[12]海湾扇贝对海水中镉的富集规律研究. 季相山,赵燕,丁雷,陈松林,王雪鹏,岳永生. 2006

[13]诺氟沙星对阿部鲻鰕鯱Ⅰ相、Ⅱ相酶活性及CYP1A1和P-gpmRNA表达影响. 何秀婷,程章,聂湘平,李凯彬,赵晓艳. 2011

[14]肌注和药饵给药下诺氟沙星在南美白对虾血淋巴中药代动力学. 房文红,郑国兴. 2006

[15]基于太赫兹时域光谱技术的诺氟沙星浓度检测研究. 白军朋,李斌,张淑娟,陈怡每. 2021

[16]诺氟沙星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其特性鉴定. 刘庆堂,职爱民,李青梅,柴书军,赵东,张磊,邓瑞广,张改平. 2010

[17]诺氟沙星在牙鲆体内的残留及消除规律研究. 刘秀红,李健,王群. 2003

[18]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分析肉鸡毛发中诺氟沙星残留. 向建军,袁丽娟,廖且根,张大文,罗林广,扎西次旦. 2020

[19]诺氟沙星对中国明对虾鳃和血清ECOD、APND和GST活性的影响. 张喆,李健,陈萍,王芸,何玉英,梁俊平. 2012

[20]生物炭对诺氟沙星在土壤中吸附行为的影响. 陈淼,唐文浩,葛成军,彭黎旭. 2015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