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穗长一般配合力多位点全基因组关联分析和预测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马娟

作者: 马娟;朱卫红;刘京宝;宇婷;黄璐;郭国俊

作者机构:

关键词: 穗长;一般配合力;多位点全基因组关联分析;固定效应模型;基因组选择

期刊名称: 作物学报

ISSN: 0496-3490

年卷期: 2023 年 006 期

页码: 1562-1572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穗长是一个重要的农艺性状,与产量密切相关。一般配合力(general combining ability, GCA)是评价优异自交系的重要指标。因此,解析穗长GCA的遗传基础,制定相应的育种策略对玉米杂交种产量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123个玉米自交系和8个测验种按照North Carolina II遗传交配设计组配的537个F1杂交种为试验材料,在2个环境下进行表型鉴定,利用玉米5.5 K液相育种芯片鉴定的11,734个SNP (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对2个环境以及综合环境穗长GCA进行多位点全基因组关联分析(multi-locus genome-wide association study, MGWAS)和基因组预测。利用7种MGWAS共检测到11个穗长GCA显著关联SNP标记(P <8.52E-07),单个位点解释GCA变异介于8.06%~28.23%之间。不同MGWAS共定位的SNP位点有5个。位点7_178103602在周口和综合环境利用mrMLM(multi-locusrandom-SNP-effectmixedlinearmodel)方法重复检测到,可解释穗长GCA变异的26.02%~28.23%,为环境稳定的主效SNP。共挖掘10个候选基因,其中auxin amido synthetase 9和EID1-like F-box protein 2可能是控制穗长GCA的关键基因。5种随机效应模型对3个环境穗长GCA的预测准确性介于0.53~0.69之间,且模型间差异较小。在新乡和周口环境, GBLUP (genomic best linear unbiased prediction)和RKHS (reproducing kernel Hilbert space)整合不同显著位点作为固定效应均可提高穗长GCA基因组估计育种值的准确性,提高率为2.34%~14.98%,而在综合环境中除了利用FarmCPU (fixed and random model circulating probability unification)或BLINK (Bayesian-information and linkage-disequilibriumiterativelynestedkeyway)鉴定的1个显著位点作为固定效应会略降低预测精度外,其他2种MGWAS方法显著位点的加入均能提高基因组预测力,提高率为2.80%~6.84%。因此, MGWAS显著位点作为固定效应加入预测模型有利于提高穗长GCA基因组估计育种值的准确性,可用来对玉米亲本穗长GCA进行有效预测和选择。

分类号: S513

  • 相关文献

[1]玉米穗粗一般配合力多位点全基因组关联分析和基因组预测. 马娟,黄璐,宇婷,郭国俊,朱卫红,刘京宝. 2024

[2]玉米农艺性状配合力全基因组关联分析和预测. 马娟,刘京宝,朱卫红,黄璐,宇婷,乔江方. 2023

[3]高粱千粒重全基因组关联分析和候选基因预测. 邹桂花1,丁延庆2,徐建霞2,曹宁2,陈合云1,刘合芹1,郑学强1,张立异2. 2022

[4]中国城市化、农业土地利用强度和空间格局的变化研究——基于东、中、西部县域面板数据. 蒋黎,崔凯. 2014

[5]草原生态补奖政策对青藏高原草地植被状况的影响分析. 马海丽,林慧龙,熊潇雨,韩学平. 2021

[6]退休年龄延迟对就业影响的实证研究. 田影. 2024

[7]我国粮食生产重心变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杨宗辉,李金锴,韩晨雪,刘合光. 2019

[8]新型城镇化对农民收入的影响效应研究-基于珠三角地区市域数据. 梁俊芬,张宁,刘序,周灿芳. 2023

[9]基于图像处理的小麦穗长和小穗数同步测量. 路文超,罗斌,潘大宇,赵勇,于春花,王成. 2016

[10]水稻穗粒数相关基因的初步定位. 余建平,张强,熊海燕,朱汝财,李自超. 2013

[11]水稻株高、穗长和每穗颖花数的遗传研究. 方兆伟,刘金波,王宝祥,迟铭,宋兆强,李健,杨波,卢百关,刘艳,周振玲,秦德荣,徐大勇. 2016

[12]水稻穗长和有效穗数的QTL定位分析. 刘颖,叶生鑫,彭强,张大双,吴健强,王际凤,黄培英,朱速松. 2016

[13]大穗材料高麦1号/密小穗F_2群体穗长性状的QTL初步定位. 刘书含,侯立江,华冠勋,宋瑜龙,牛娜,马守才,宋亚珍,王军卫,张改生. 2016

[14]水稻株高、穗长和每穗颖花数遗传的世代平均数分析. 刘金波,宋兆强,方兆伟,杨波,王宝祥,李健,迟铭,刘艳,周振玲,徐大勇. 2017

[15]基于图像处理的小麦穗长测量. 姜盼,张彬,毕昆. 2010

[16]杂交粳稻亲本穗长和枝梗数性状优异配合力的标记基因型筛选. 黄殿成,阮方松,刘健,谢辉,赵凯铭,梁奎,江建华,蔡勇林,洪德林. 2011

[17]葡萄:红地球. 王志勇. 2009

[18]三个大麦杂交组合的穗长和穗密度的遗传. 张京,孙立军. 1993

[19]小麦穗长QTL鉴定及其遗传分析. 姚琦馥,周界光,王健,陈黄鑫,杨瑶瑶,刘倩,闫磊,王瑛,周景忠,崔凤娟,蒋云,马建. 2023

[20]长穗型水稻地方品种中穗长QTL的挖掘与定位. 张云辉,张所兵,林静,汪迎节,方先文. 2018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