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苗期耐旱性基因位点及其互作的分析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滕胜

作者: 滕胜;钱前;曾大力;国广泰史;藤本宽;黄大年;朱立煌

作者机构:

关键词: 水稻;耐旱性;加倍单倍体(DH)群体;数量性状基因(QTL)定位;互作

期刊名称: 遗传学报

ISSN: 0379-4172

年卷期: 2002 年 29 卷 03 期

页码: 235-240

收录情况: SCI ;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随着全球水资源的日益贫乏和旱灾的日趋严重 ,水稻耐旱性的研究越来越重要。对籼稻窄叶青 8号 (ZYQ8)和粳稻京系 17(JX17)以及由它们构建的加倍单倍体 (DH)群体 ,参照国际水稻研究所的耐旱鉴定方法 ,在苗期进行断水 ,调查其耐旱性。利用该群体的分子连锁图谱进行数量性状座位 (QTL)区间作图分析 ,共检测到 2个耐旱的QTL(qDT 5和qDT 12 ) ,分别位于第 5染色体的GA4 1~GA2 5 7之间和第 12染色体的RG4 5 7~Y12 817R之间 ,这两个QTL的加性效应均来自ZYQ8的等位基因。用Epistat软件检测到 2个单位点 ,即GA2 5 7和Y12 817R ,与区间作图分析的结果一致。Epistat还检测到与GA2 5 7互作的 3个位点 (RG5 4 1、G318和G192 ,分别位于第 1、4和 8染色体上 )和与Y12 817R互作的 1个位点 (CT2 34,位于第 3染色体上 )。

分类号: S511

  • 相关文献

[1]水稻纹枯病抗性QTL分析. 国广泰史,钱前,佐藤宏之,滕胜,曾大力,藤本宽,朱立煌. 2002

[2]水稻柱头外露率的QTL分析. 李文宏,董国军,胡新民,滕胜,郭龙彪,曾大力,钱前. 2003

[3]水稻分蘖角度的QTLs分析. 钱前,何平,滕胜,曾大力,朱立煌. 2001

[4]水稻米粒延伸性的遗传剖析. 张光恒,曾大力,郭龙彪,钱前,张国平,滕胜,朱立煌. 2004

[5]利用染色体片段置换系定位水稻苗期耐盐QTLs. 林静,张所兵,张云辉,汪迎节,方先文. 2017

[6]利用染色体片段置换系定位水稻抗纹枯病QTLs(英文). 林静,张所兵,张云辉,汪迎节,方先文. 2014

[7]利用染色体片段置换系定位水稻苗期耐盐QTLs(英文). 林静,张所兵,张云辉,汪迎节,方先文. 2017

[8]水稻叶片保绿相关性状的QTL分析. 薛大伟,郭龙彪,曾龙军,姜华,高振宇,刘坚,张光恒,曾大力,钱前. 2007

[9]水稻苗期耐淹相关性状QTL分析. 张光恒,曾大力,胡时开,苏岩,阿加拉铁,郭龙彪,钱前. 2006

[10]控制水稻重要农艺性状的QTL在盐胁迫与非胁迫条件下的对比研究. 龚继明,郑先武,杜保兴,钱前,陈受宜,朱立煌,何平. 2000

[11]白叶枯病菌拮抗菌筛选及水稻叶围微生物互作研究初报. 赵新华,陈卫良,李德葆. 2000

[12]水稻与白叶枯病菌互作的功能基因组学研究. 吴茂森. 2007

[13]水稻重要农艺性状的两年QTL剖析. 郭龙彪,罗利军,邢永忠,徐才国,梅捍卫,王一平,钟代彬,钱前,应存山,石春海. 2003

[14]非寄主互作中抗病信号NO及H_2O_2对水稻细胞过敏反应的诱导机制. 张文蔚,刘莉,韩榕,齐放军. 2007

[15]锰-镉互作对水稻生长和植株镉、锰含量的影响. 覃都,陈铭学,周蓉,曹赵云,朱智伟,邵国胜,王光明. 2010

[16]氮肥水平和移栽密度对新品杂交稻‘蜀优217’产量性状的影响. 刘然金,李旭毅,池忠志,柯江,欧阳裕元,郑家国,姜心禄. 2018

[17]镉锰互作对水稻幼苗镉和矿物质积累的影响. 张标金,罗林广,魏益华,张祥喜,聂根新. 2015

[18]水稻与纹枯病菌互作的分子机制研究进展. 王爱军,舒新月,蒋钰琪,郑爱萍,李平,殷得所. 2023

[19]控制水稻品种Koshihikari抽穗期的数量性状位点. 张永生,江玲,刘喜,陈亮明,刘世家,翟虎渠,万建民. 2008

[20]水稻近等基因系与白叶枯病菌互作的生理指标研究. 罗宽,刘毅君. 1999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