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细菌来源低温褐藻胶裂解酶的分泌表达和酶学性质研究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张文彬

作者: 张文彬;白露;刘彬;王朋梅;莫照兰;李杰

作者机构:

关键词: 褐藻胶裂解酶;分泌表达;编码基因;pH稳定性

期刊名称: 渔业科学进展

ISSN:

年卷期: 2021 年 006 期

页码: 117-124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为了筛选稳定性较好的低温褐藻胶裂解酶,本研究进行了海洋细菌分离鉴定、酶的编码基因克隆与分析、酶分泌表达与纯化、不同因素对酶活力和稳定性的影响以及酶解产物分析实验。结果显示,用以褐藻胶为唯一碳源的平板,筛选出一株能分泌低温褐藻胶裂解酶的海洋细菌SJ-H-12,基于16S rDNA序列构建进化树,该菌株鉴定为Yangia sp.SJ-H-12。进而克隆酶的编码基因Alyya,ALYYA属于PL5家族褐藻胶裂解酶。将基因在食品级宿主解脂耶氏酵母(Yarrowia lipolytica)中进行分泌表达,重组ALYYA的活力达到34.2 U/mL,分子量约为39.0 kDa,具有较强的PolyM偏好性。ALYYA在25℃~35℃时表现出80%以上的活力,且在30℃时表现出最高活力;在pH为5.0~10.0的范围内稳定性较好,孵育后剩余超过60%的活力;0~2.0 mol/L的NaCl能明显激活ALYYA的活力。ALYYA降解褐藻胶的产物主要是二糖,另有少部分单糖和三糖,该酶是一种内切褐藻胶裂解酶。综上所述,本研究筛选到一株产低温褐藻胶裂解酶细菌,所产ALYYA是典型的低温褐藻胶裂解酶,具有优良的酶活力和稳定性。本研究为低温褐藻胶裂解酶的筛选和开发利用提供了参考数据。

分类号: Q936

  • 相关文献

[1]海氏肠球菌IDO5对猪粪废水中吲哚降解条件优化及降解途径分析. 余琴,马现永,邓盾,王永飞. 2021

[2]提升5家族内切葡聚糖酶pH稳定性和热稳定性机理的初步研究. 杨虹,刘赟,石鹏君,罗会颖,姚斌. 2015

[3]芥子酶的研究概况. 李定琴,张家明. 2007

[4]氮循环过程的微生物驱动机制研究进展. 林伟,李玉中,李昱佳,周晚来,张冬冬,戚智勇. 2020

[5]激光诱变小麦后代材料籽粒贮藏蛋白编码基因变异的研究. 郭北海,王子宁,孙风瑞,李洪杰,方仁. 1993

[6]断奶仔猪免疫应激相关miRNA的鉴定及其表达研究. 王宁,张宏福,黄春晓,吕新慧,戴汉川. 2012

[7]IGF-II生理功能及其编码基因的结构研究. 王桂武,杨福合. 2007

[8]细菌内同源重组法制备FMDV聚蛋白编码基因重组腺病毒. 张兴旺,王勤,柳纪省,殷相平,李志勇. 2006

[9]利用宏基因组文库筛选草甘膦不敏感的5-enolpyruvylshikimate-3-phosphatesynthase基因. 陆伟,梁爱敏,孟秀萍,顿宝庆,金丹,穆文超,林敏. 2006

[10]短柄草种子贮藏蛋白分析及其编码基因克隆. 韩晓峰,王轲,李宏宇,叶兴国,晏月明. 2009

[11]新暗色柱节孢H1全基因组测序和注释. 赵晓珍,齐勇,王红林,马玉华,郑乾明. 2023

[12]普通小麦低分子量谷蛋白亚基基因克隆与功能标记的开发. 王林海,何中虎,夏先春. 2009

[13]小麦抗菌蛋白编码基因BS108的克隆及其转基因抗病小麦的创制. 李钊,周淼平,张增艳,庄洪涛,徐惠君,杜丽璞,叶兴国. 2010

[14]大豆β亚基低含量遗传机理研究. 王俊,王林林,邱丽娟. 2008

[15]褐藻生物乙醇——可再生能源的新选择. 鲍萌萌,唐璐瑶,韩峰. 2017

[16]褐藻寡糖的制备方法及生物活性研究进展. 阿拉腾珠拉,胡永飞. 2022

[17]高效褐藻胶降解菌的筛选与产酶条件优化. 李婷婷,陈倩,石萍,耿旭. 2017

[18]褐藻胶裂解酶酶学性质及酶解马尾藻工艺的响应面优化. 汪梓旭,郑志国,鲍时翔,朱军,邹潇潇,黄惠琴. 2020

[19]产褐藻胶裂解酶交替单胞菌的发酵优化及alg2951的外源表达. 李双,王碧盈,鲍时翔,刘敏,胡永华,孙冬梅,黄惠琴. 2020

[20]紫红链霉菌StreptomycesviolaceoruberIFO15732产褐藻胶裂解酶的培养条件优化. 陈俊帆,聂莹,石波,韭泽悟,辰巳英三,刘达,程永强. 2013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