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人工草地-农田界面土壤温度影响域研究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杨丰

作者: 杨丰;刘洪来;陈超;黎琳;孔德顺;吴文旋;赵丽丽;向俊

作者机构:

关键词: 农田-草地界面;土壤温度;移动窗口法;影响宽度

期刊名称: 草地学报

ISSN: 1007-0435

年卷期: 2013 年 21 卷 06 期

页码: 1080-1084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以贵州人工草地-农田景观界面为研究对象,采用移动窗口法研究了人工草地-农田界面表层土壤(0~20 cm)温度影响域。结果表明:研究区人工草地-农田界面土壤温度在空间上是变化的,人工草地和农田系统之间存在着复合功能区(即界面影响域);土壤温度在界面影响域变化剧烈,而在农田和草地区域基本上呈线性形状分布,农田生态系统土壤平均温度比草地高1.08℃。研究区土壤温度界面影响域为农田8 m,草地22 m,总宽度30 m,属渐变型界面。该研究结果可为南方生态交错区的科学管理和生态系统间物质运移机理的研究提供参考。

分类号: S812.2

  • 相关文献

[1]播种方式对旱区冬小麦产量及土壤水分、土壤温度的影响. 刘晓伟,何宝林,康恩祥,郭天文. 2011

[2]受干扰生态系统中土壤质量指示特性的评价. 李树彬. 2003

[3]不同覆膜方式对旱砂田西瓜土壤温度及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杜少平,马忠明,薛亮. 2011

[4]东北地区不同耕作方式下土壤温度的动态变化. 马春梅,邸伟,赵泽松,宋秋来,刁晓林,曾祥亮,杨悦乾,龚振平. 2009

[5]鲜食玉米应用不同厚度PBSA降解膜效果研究. 安颖蔚,史书强,冯良山,张鹏. 2017

[6]可降解地膜覆盖对青海高海拔地区蚕豆生长的影响. 李萍,刘玉皎,张永春,王建忠. 2014

[7]初期保护性耕作和秸秆还田对土壤物理特性及大豆玉米产量的影响. 林蔚刚,吴俊江,董德健,钟鹏,王金生,周全. 2010

[8]陇中旱地马铃薯不同种植模式对土壤温度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王亚宏,高世铭,张伟,王润佳. 2009

[9]保墒减蒸技术对半干旱地区玉米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杜江洪,景振举,郑伟,霍剑锋,孟繁盛,慈艳华,王学梅,毕晓秀. 2016

[10]不同施肥方式对东北春玉米农田土壤水热特征的影响. 高洪军,朱平,彭畅,张秀芝,李强,张卫建. 2015

[11]保护性耕作对北疆麦后复种青贮玉米田地温和作物生长的影响. 杨相昆,张占琴,田海燕,魏建军. 2015

[12]可降解地膜对棉田土壤温湿度的影响. 杨相昆,魏建军,张占琴,田海燕. 2015

[13]地膜不同覆盖方式对大棚中小气候及黄瓜生长的影响. 丁小涛,郝婷,金海军,张红梅,余纪柱. 2014

[14]铁杆蒿灌丛对黄土高原草地碳交换特征的影响. 沈晓坤,李旭东,傅华. 2014

[15]几种生态因子对红砂和霸王种子萌发与幼苗生长的影响. 曾彦军,王彦荣,保平,塔拉腾,苏勒德. 2005

[16]黄土高原农田土壤呼吸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李旭东,沈晓坤,张春平,傅华. 2014

[17]不同覆盖物对无芒隐子草建植的影响. 邰建辉,王彦荣,李晓霞,魏学,陈谷. 2011

[18]增加土壤温度对高海拔生态区水稻分蘖成穗及产量形成的影响. 李景蕻,李刚华,杨从党,王绍华,刘正辉,王强盛,丁艳锋. 2010

[19]人类工程活动对青藏高原北部多年冻土融化层及其环境的影响. 郭正刚,吴青柏,牛富军. 2006

[20]寒旱灌区冻融期冬小麦不同覆盖条件土壤温度变化. 白巴特尔,郑和祥,任杰,张建成,赵春芝,张培智. 2015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