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蛋白质组学研究光质对番茄果实挥发性物质的影响机理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董飞

作者: 董飞;王传增;孙秀东;张庆;董玉惠;王立霞;刘世琦

作者机构:

关键词: 番茄;蛋白组学;光质;挥发性物质

期刊名称: 园艺学报

ISSN: 0513-353X

年卷期: 2019 年 02 期

页码: 280-294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以‘Micro-Tom’番茄(Solanum lycopersicum L.)为试材,种子发芽后30d移入人工气候室,分别进行红/蓝光组合(1:1、3:1、5:1、7:1)处理,以白光处理为对照。在番茄果实绿熟期、转色期、成熟期取样,测定果实挥发性物质含量及蛋白组数据。结果表明,在转色期和成熟期,对番茄风味有积极作用的己醛、反式–2–己烯醛、β–紫罗兰酮、牻牛儿丙酮、6–甲基–5–庚烯–2–酮、2–苯乙醇、愈伤木酚的含量在红/蓝光3︰1组合处理中最高,而对风味有消极作用的水杨酸甲酯的含量较低,并且在成熟期为0。进一步分析了红/蓝光3︰1组合处理与对照相比的差异蛋白,在成熟过程中番茄果实共鉴定到12个与挥发性物质产生有关的差异蛋白,其中8个上调表达,4个下调表达。通过对12个差异蛋白进行mRNA水平的验证发现,只有转色期的苯丙酮酸互变异构酶(MIF)在蛋白质和mRNA水平表达不一致,其他11个蛋白在两个水平表达均一致。

分类号: S641.2

  • 相关文献

[1]基于蛋白质组学研究红光对番茄果实糖代谢的影响. 董飞,王传增,孙秀东,张现征,任煜倩,周丽君,王丹,刘世琦. 2018

[2]不同光周期与光质配比对番茄植株生长发育的影响. 何蔚,陈丹艳,胡晓婷,王晓旭,陈乐涵,张海春,杨振超. 2018

[3]红蓝光质对转色期间番茄果实主要品质的影响. 李岩,王丽伟,文莲莲,魏珉,史庆华,杨凤娟,王秀峰. 2017

[4]不同比例红蓝光对番茄幼苗生长和光合作用的影响. 王丽伟,李岩,辛国凤,魏珉,米庆华,杨其长. 2017

[5]不同光质对番茄穴盘苗质量的影响. 蔡鸿昌,崔海信,崔金辉. 2010

[6]不同光质组合对番茄开花初期碳、氮代谢及其关键酶活性的影响. 凌丹丹,雒佳铭,刘晓英,储靖宇,徐志刚,樊小雪. 2021

[7]红蓝光质对番茄幼苗氮水平和代谢关键酶及基因表达的影响. 王丽伟,李岩,辛国凤,魏珉,杨其长,米庆华. 2017

[8]不同品种番茄采后品质和挥发性物质差异分析. 赵竞伊,张鹏,曹森,吴迪,李东华,段玉权,李江阔. 2024

[9]嫁接对大果番茄果实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影响. 刘子记,刘维侠,牛玉,杨衍. 2020

[10]番茄果实次生代谢物对各生育期弱光处理敏感性分析. 刘艺涵,谭蓉,郭文忠,郑文刚,张馨,徐凡,陈晓丽. 2023

[11]高羊茅在低氮胁迫下的蛋白组学分析. 李小冬,舒健虹,于二汝,吴佳海,蔡一鸣,王小利. 2016

[12]蛋白组学及其在食品科学研究中的应用. 李学鹏,励建荣,于平,朱军莉,王彦波,傅玲琳. 2010

[13]玉米籽粒蛋白质双向电泳技术体系的优化. 石海波,王云生,冯勇,高聚林,白海,苏二虎,张来厚,赵瑞霞,刘志雄,黄灵忠,姜丽丽. 2015

[14]烟草叶片在二氯喹啉酸胁迫下的蛋白组学分析. 张纯,冯莉,张泰劼,田兴山. 2017

[15]沼泽红假单胞菌PSB-06菌剂对番茄褪绿病的防效及其作用机制. 张煜琦,刘勇,陈应凤,曾军,贺东方,方守国. 2021

[16]不同杂交水稻籽粒灌浆期叶片蛋白的差异表达分析. 黄锦文,李忠,陈军,张志兴,李奇松,郑家团,林文雄. 2011

[17]不同吸血时段蜱粪便蛋白组学比较分析. 杨苗苗,周勇志,曹杰,龚海燕,张厚双,周金林. 2019

[18]基于蛋白组学技术分析水牛初乳及常乳乳清蛋白中免疫性差异蛋白质组. 黄子珍,杨攀,黄丽,但霞,李玲,曾庆坤. 2023

[19]基于TMT技术对高温胁迫条件下大菱鲆幼鱼心脏的差异蛋白筛选分析. 赵一诺,徐荣静,黄智慧,蒋宇航,曹郡文,王新安,刘诗颖,闫鹏飞,马爱军. 2024

[20]不同耐旱性甘薯柴根和块根的差异蛋白组分析. 汪宝卿,张海燕,解备涛,段文学,张立明. 2019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