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旱区参考作物蒸散量空间格局演变特征分析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刘勤

作者: 刘勤;严昌荣;梅旭荣;张燕卿;杨建莹;梁瑜珊

作者机构:

关键词: 参考作物蒸散量;空间格局;演变特征;敏感站点;西北旱区

期刊名称: 中国农业气象

ISSN: 1000-6362

年卷期: 2012 年 33 卷 01 期

页码: 48-53

收录情况: CSCD

摘要: 利用西北旱区124个站点10a逐日气温、相对湿度、日照时数和风速资料,采用FAO的Penman-Monteith和Kriging方法对参考作物蒸散量进行估算和空间化,分析2000-2009年作物生长季(4-9月)参考作物蒸散量年际变化≥0.4mm区域质心的空间迁移规律。结果表明,作物生长季(4-9月)年际日均蒸散量变化≥0.4mm地区的质心整体经历从西到东两次波动,最后定位在中东部,质心迁移路径空间变化表现为由较发散变为较集中,然后到较发散;从各月年际变化上看,4月质心迁移平面距离最长,其次为7、9、6、8月,5月最短;迁移方向没有明显变化规律,各月质心最后到达位置各不相同,但是都处于内蒙古地区。近10a(2000-2009年)来,4-9月参考作物年际日均蒸散量变化≥0.4mm区域的面积呈现一定的增加趋势,其中4、6、9月的波动较大,年际变化趋势不明显,而5、7、8月面积变化曲线呈稳定增加趋势(P<0.05)。8月蒸散量对平均温度正向敏感的站点最多,敏感性较高的站点主要分布在中部和南部地区,其次是日照时数,蒸散量对相对湿度敏感的站点最少。研究结果对农业旱情监测、水资源管理和评价具有重要意义。

分类号: S311

  • 相关文献

[1]基于MEA-BPNN的西北旱区参考作物蒸散量预报模型. 崔宁博,魏俊,赵璐,张青雯,龚道枝,王明田. 2018

[2]施用生物炭对西北旱区有机芥蓝生长的影响及节水效应. 王利春,李银坤,郭文忠,曲继松,马丽,杨子强. 2018

[3]芸豆新品种冀张芸1号在西北旱区的适应性和稳定性研究. 徐东旭,高运青,孔庆全,季良,王斌. 2012

[4]西北干旱区生态涵养与高质生产耦合的城郊农业发展模式. 刘兴元,沈禹颖,赵菏. 2017

[5]西北旱区农业水土资源匹配格局研究. 南纪琴,王景雷,陶国通,肖俊夫,刘战东,宁东峰,秦安振. 2015

[6]我国西北旱区农牧业综合开发潜力分析及水资源支撑能力研究. 刘海启,王迎春. 2015

[7]退耕还林过程中旱地-林地景观梯度时空变化分析-以西北旱区陕西耀州为例. 陈学渊,张春英,韩晓静,吴永常. 2021

[8]西北干旱丘陵区春小麦丰产稳产栽培技术. 杨文雄,杨长刚. 2018

[9]西北旱区16个饲用玉米引种筛选试验初报. 郝生燕,王国栋,何振富,顾娴,潘发明,邹凤轩,窦晓利,贺春贵. 2019

[10]中国西北旱区农业水土资源利用情景潜力研究. 南纪琴,王景雷,秦安振,刘战东,宁东峰,赵犇. 2017

[11]西北旱区不同品种马铃薯薯饼加工品质特性分析. 胡新元,李梅,田世龙,陆立银,李高峰,谢奎忠,柳永强. 2018

[12]中国西北旱区农业水土资源空间匹配对比分析. 南纪琴,王景雷,秦安振. 2016

[13]西北旱区雨养农业可持续发展研究. 程录平,王立刚,王迎春,刘海启,宋梓璇. 2015

[14]西北旱区马铃薯产业主粮化发展思路探析——以陕西省定边县为例. 王秀丽,徐海泉,李京虎,郭燕枝. 2015

[15]西北旱区农业遥感的需求分析与发展建议. 苏宝峰,韩文霆,何建强,孙世坤,陆苗. 2023

[16]遵义烟田土壤pH的空间分布与演变特征. 彭玉龙,郑梅迎,刘明宏,芶剑渝,郭先锋,刘跃东,孟源,王林,王先勃,张继光. 2019

[17]长期施肥下黄壤稻田土壤有机碳和全氮的演变特征. 王小利,周志刚,郭振,段建军,张雅蓉,李渝,蒋太明. 2017

[18]湖北省烟区土壤肥力状况及其演变特征. 谢媛圆,佀国涵,李方明,陈涛,刘圣高,李彬,代惠娟,李佳莹. 2020

[19]三江平原草甸土不同种稻年限土壤理化性质演变特征. 王秋菊,宫秀杰,曹旭,焦峰,刘鑫,李婧阳,刘峰. 2020

[20]粮田改为菜田后土壤碳、氮演变特征. 雷宝坤,刘宏斌,朱红业,续勇波. 2011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