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作方式对东北雨养区玉米光合与叶绿素荧光特性的影响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宋振伟

作者: 宋振伟;郭金瑞;任军;闫孝贡;郑成岩;邓艾兴;张卫建

作者机构:

关键词: 玉米;垄作;平作;光合特性;叶绿素荧光特性;黑土区

期刊名称: 应用生态学报

ISSN: 1001-9332

年卷期: 2013 年 24 卷 7 期

页码: 1900-1906

收录情况: CSCD

摘要: 在东北地区设置大田试验,研究不同耕作方式下玉米全生育期耕层土壤温度、土壤含水量、叶片光合性能及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耕作方式对土壤水热性能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播种-拔节阶段,2010-2011年平地播种中耕起垄(PL)和全生育期平作(PP)处理0~40 cm土层土壤体积含水量在出苗期、苗期和拔节期比传统垄作(LL)处理平均提高5.6%和5.2%、4.6%和7.3%及3.9%和4.8%,苗期5 cm土壤最低温度分别比LL处理高1.4和1.3 ℃.由于土壤水热条件的改善,拔节期PL和PP处理的叶片净光合速率(P_n)、蒸腾速率(T_r)等指标显著高于LL处理,而PSII潜在活性(F_v/F_o)和PSII最大光化学效率(F_v/F_m)无显著差异,表明气孔导度和气孔限制值等气孔因素是导致光合作用差异的主要原因;灌浆期叶片P_n和T_r则以LL和PL处理显著高于PP处理,这主要是由于PP处理在强降雨时期经历了涝渍灾害,光合作用受到抑制.可见PL处理通过改善土壤水热条件增强了玉米光合性能,进而提高了籽粒产量.

分类号:

  • 相关文献

[1]耕作方式对东北雨养区玉米光合与叶绿素荧光特性的影响. 宋振伟,郭金瑞,任军,闫孝贡,郑成岩,邓艾兴,张卫建. 2013

[2]不同栽培方式下小麦灌浆期群体素质的研究. 杨洪宾,徐成忠,何秀兰,李福元,王法宏. 2007

[3]南繁棉花垄作和平作覆膜栽培产量成本分析. 宿俊吉,邓福军,宁新柱,林海,李吉莲,刘萍. 2010

[4]氮肥运筹对垄作小麦生育后期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冯波,刘延忠,孔令安,李升东,司纪升,王法宏. 2008

[5]盛花期湿害胁迫对芝麻2种种植方式影响的研究. 赵贵元,和剑涵,张秀荣,王林海,张艳欣,危文亮,徐桂真. 2011

[6]干旱胁迫下不同中间砧对"岳冠"苹果叶片光合特性及叶绿素荧光特性的影响. 里程辉,刘志,王宏,于年文,王杰,张秀美,李宏建,宋哲. 2019

[7]灌溉定额对半干旱区春玉米生长发育的影响. 徐晨,李前,赵洪祥,边少锋,刘冰,白子裕,姚斌,王洪君,王俊鹏,历艳璐,张治安. 2019

[8]间伐对乔化'红富士'苹果冠层不同部位叶片光合及荧光特性的影响. 何正奎,牛军强,马明,尹晓宁,孙文泰,董铁. 2021

[9]桑树光合作用转录组研究. 李勇,于翠,莫荣利,邓文,熊超,庄楚雄,胡兴明. 2019

[10]6个桃品种光合特性及叶绿素荧光特性比较. 马瑞娟,张斌斌,俞明亮,沈志军,蔡志翔. 2010

[11]不同砧木对‘87-1’葡萄光合特性及荧光特性的影响. 韩晓,王海波,王孝娣,冀晓昊,史祥宾,王宝亮,郑晓翠,王志强,刘凤之. 2018

[12]起垄种植模式对花生生长发育和光合生理特性的影响. 梁新波,张晨,张冠初,戴良香,丁红,徐扬,李泽伦,石书兵,张智猛. 2021

[13]玉米平作膜上精播抗旱节水高产栽培技术. 刘玉涛,梁金国,杨慧莹,王宇先,连永利,张树权. 2013

[14]高纬寒地不同玉米栽培模式对土壤水分、温度及产量的影响. 张崎峰,蔡鑫鑫,吴振明,李金良,陈海军,刘显元,项鹏,吴瑶. 2017

[15]玉米平作耕层水热动态及其节能减排效益分析. 钱春荣,刘英杰,李怀庆,于洋,赵杨,杨忠良,王俊河,宫秀杰,姜宇博. 2011

[16]玉米平作宽窄行种植全程机械化技术. 张书萍. 2016

[17]不同耕作方式对黑河地区玉米产量及其性状的影响. 张崎峰,巩双印,李金良,陈海军,陈凤芝,张作锋,蔡鑫鑫. 2011

[18]玉米平作膜上精播技术研究. 王宇先,刘玉涛,李敏,杨慧莹,周恩昊,马波,胡继芳,闫峰,赵蕾. 2014

[19]吉林省中部黑土区不同轮作和秸秆还田方式的产量和经济效益研究. 焦云飞,李萍,杨琇涵,李强,彭畅,高纪超,朱平,高洪军. 2021

[20]化控对不同种植密度下东北春玉米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杨振芳,顾万荣,魏湜,李丽杰,张倩. 2015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