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上游铜鱼体内全氟辛烷磺酸(PFOS)残留分布特征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沈子伟

作者: 沈子伟;茹辉军;李云峰;张燕;吴湘香;李荣;李爱华;郭丽;倪朝辉

作者机构:

关键词: 铜鱼;全氟辛烷磺酸(PFOS);残留分布;长江上游

期刊名称: 中国水产科学

ISSN: 1005-8737

年卷期: 2016 年 23 卷 04 期

页码: 924-930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为阐明长江上游鱼类全氟辛烷磺酸(PFOS)的残留分布,本研究于2013年分3次在长江上游不同江段,采集该地主要经济鱼类铜鱼(Coreius heterokon)。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分析铜鱼肌肉、肝和性腺3种不同组织全氟辛烷磺酸(PFOS)含量。结果表明,铜鱼组织内PFOS检出率为100%,总体均值为2.72 ng/g(0.33~10.14 ng/g)。PFOS含量水平在肝最高(5.56 ng/g),肌肉次之(1.39 ng/g),性腺最低(0.62 ng/g)。不同组织间差异极显著(K-W test,P<0.01),表明鱼类肝比肌肉和性腺更易于积累PFOS。在不同采集江段,PFOS含量仅在肌肉组织差异显著(ANOVA,P<0.05);在不同年龄组,PFOS含量有随鱼类年龄增长而增高的趋势,且在各组织中差异显著(ANOVA,P≤0.05),该结果表明PFOS含量可能与鱼类摄食内容及生理参数不同有关。与已有研究相比,长江上游铜鱼PFOS暴露水平低于国内外淡水、海水鱼类,目前仍处于一个较低水平。

分类号: S917.4

  • 相关文献

[1]长江上游江津断面铜鱼鱼卵时空分布特征及影响因子分析. 高天珩,田辉伍,王涵,段辛斌,刘绍平,陈大庆. 2015

[2]全氟辛烷磺酸对真鲷鳃抗氧化酶和组织损伤的影响. 王贺威,马胜伟,张喆,陈海刚,黄志斐,巩秀玉,蔡文贵,贾晓平. 2013

[3]浙江沿岸海域经济贝类中有机氯农药和多氯联苯的残留分布与污染评价. 李磊,王云龙,袁骐,蒋玫,沈新强. 2010

[4]香蕉果实中杀菌剂的残留、分布与膳食评估. 马晨,张群,刘春华,王明月. 2022

[5]东海近岸海域不同贝类体内挥发性酚残留的时空变化及其污染分析. 李磊,黄士林,唐峰华,沈新强. 2010

[6]香蕉果实中杀虫剂的残留分布及膳食风险. 马晨,张群,刘春华,王明月. 2022

[7]金霉素和代谢物差向金霉素在肉鸡肌肉和肝脏中的残留分布. 高强,庞茂达,裴燕,王冉,王波,张杨杨,谢恺舟,张跟喜,戴国俊,王金玉. 2016

[8]长江中游武汉江段铜鱼的年龄与生长. 田波,吴金明,梁孟,杜浩,危起伟. 2021

[9]长江宜昌江段铜鱼和中华鲟体内HCHDDT的残留水平. 李荣,甘金华,徐进,危起伟. 2008

[10]长江上游江津江段铜鱼种群参数和资源量评估. 刘红艳,熊飞,段辛斌,刘绍平,陈大庆. 2016

[11]长江中、上游铜鱼的生长特性. 庄平,曹文宣. 1999

[12]葛洲坝水利枢纽兴建后长江干流铜鱼和圆口铜鱼的繁殖生态. 刘乐和,吴国犀,王志玲. 1990

[13]长江下游铜鱼线粒体DNA(mtDNA)遗传多样性的PCR-RFLP分析. 张敏莹,段金荣,徐东坡,刘凯,施炜纲. 2009

[14]长江下游江段铜鱼肌肉营养成分分析. 刘凯,徐东坡,段金荣,张敏莹,虞锐鹏,施炜纲. 2008

[15]长江中游宜昌江段铜鱼的种群特征和资源量. 盖帅帅,李君轶,沈丽,方冬冬,危起伟. 2024

[16]长江铜鱼种群遗传结构的微卫星分析. 陈建武,汪登强,张燕,段辛斌,刘绍平. 2010

[17]长江流域铜鱼和圆口铜鱼的遗传多样性. 袁希平,严莉,徐树英,汪登强,张燕,陈大庆. 2008

[18]凹尾拟鲿(Pseudobagrus emarginatus)——长江上游中国鲇类一有效种(硬骨鱼纲:鲿科)(英文). 程建丽,张鹗,张建强,杨德国. 2016

[19]长江上游特有鱼类红唇薄鳅线粒体控制区遗传多样性研究. 申绍祎,田辉伍,汪登强,陈大庆,刘绍平. 2017

[20]长江上游中华沙鳅遗传多样性研究. 刘红艳,陈大庆,刘绍平,段辛斌. 2009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