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氟沙星在健康大菱鲆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研究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梁俊平

作者: 梁俊平;李健;常志强;韩现芹;赵法箴

作者机构: 农业部海洋渔业资源可持续利用重点开放实验室

关键词: 达氟沙星;大菱鲆;药代动力学

期刊名称: 渔业科学进展

ISSN: 1000-7075

年卷期: 2011 年 32 卷 03 期

页码: 44-50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在水温16±0.6℃条件下,以20mg/kg鱼体重剂量对健康大菱鲆静脉注射和口服达氟沙星,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96h内血浆和组织中的达氟沙星含量。DAS 2.0自动药动学软件分析表明,静注给药时,达氟沙星的血药经时过程符合零级吸收二室开放模型,表达方程式为C静注=45.74le-1.927t+7.332e-0.019t,消除半衰期(t1/2β)和药时曲线下面积(AUC0-t)分别为36.336h和431.981h.μg/ml;口服给药时,达氟沙星的血药经时过程符合一级吸收二室开放模型,表达方程式为C口服=6.796e-0.05t+3.135e-0.005t-9.931e-0.11t,12h时血药浓度达到最大值(Cmax)5.312μg/ml,消除半衰期、药时曲线下面积和表观分布容积(Vd)分别为129.228h、284.915 h.μg/ml和2.986 L/kg;口服达氟沙星的生物利用度(F)为65.96%,肝脏和肾脏内的药物浓度较高,与血药浓度相似,而肌肉内较低。根据达氟沙星在大菱鲆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特点及其对主要致病菌的体外抑菌参数指标,提出了口服给药方案:按12.17mg/kg体重/次,1日1次。

分类号: S948

  • 相关文献

[1]不同温度下氟苯尼考在大菱鲆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研究. 陈钊,罗强,常志强. 2018

[2]二氟沙星在大菱鲆(Scophthalmus maximus)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特征. 梁俊平,段亚飞,李健,常志强. 2015

[3]氟甲喹在大菱鲆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研究. 梁俊平,段亚飞,葛倩倩,李健,聂国兴,孔祥会,常志强. 2015

[4]环丙沙星和磺胺二甲嘧啶在大菱鲆体内的药代动力学比较. 孙爱荣,李健,常志强,刘德月. 2012

[5]噁喹酸在大菱鲆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研究. 孙爱荣,李健,常志强,梁俊平. 2012

[6]诺氟沙星在大菱鲆体内药代动力学及残留消除规律. 曲晓荣,王印庚,李胜忠,李兆新,张正,陈霞. 2007

[7]肌注和口服恩诺沙星在大菱鲆体内的药代动力学比较. 梁俊平,李健,张喆,王群,刘德月,王吉桥. 2010

[8]猪肉组织中氟喹诺酮类药物残留检测. 张漫,李娜,高木珍,张宁,刘晓辉,王辉. 2014

[9]达氟沙星对史氏鲟血浆主要生化指标及抗氧化功能的影响. 佟恒敏,卢彤岩,徐连伟. 2005

[10]达氟沙星对史氏鲟血浆及肝脏蛋白含量的影响. 徐连伟 ,卢彤岩 ,刘红柏 ,赵吉伟. 2005

[11]达氟沙星对施氏鲟的急性毒性及组织残留检测. 卢彤岩,杨雨辉,徐连伟,赵吉伟,孙大江. 2004

[12]固相萃取—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猪肉中4种氟喹诺酮类药物的残留量. 林玲,杨春亮,王明月,刘丽丽. 2014

[13]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禽蛋中4种氟喹诺酮类药物残留量. 林玲,杨春亮,查玉兵,刘丽丽,刘杰. 2010

[14]达氟沙星在史氏鲟体内药物代谢动力学比较研究. 卢彤岩,杨雨辉,徐连伟,孙大江. 2006

[15]达氟沙星对施氏鲟肝脏抗氧化功能和转氨酶活性的影响. 卢彤岩,徐连伟,刘红柏,叶继丹,赵吉伟,孙大江. 2005

[16]达氟沙星在健康和鳗弧菌感染牙鲆体内的药物代谢动力学比较. 刘彦,李健,王群,刘淇. 2006

[17]达氟沙星对史氏鲟红细胞抗氧化功能及微核形成的影响. 卢彤岩,徐连伟,刘红柏,赵吉伟,杨雨辉,佟恒敏. 2006

[18]达氟沙星对感染嗜水气单胞菌史氏鲟的药效学研究. 卢彤岩,程宝晶,佟恒敏. 2004

[19]半参数技术在生物医学领域中的应用(英文). 吴光. 2014

[20]不同水温下氟甲砜霉素在斑点叉尾(鮰)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研究. 刘永涛,艾晓辉,杨红. 2009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